建兴七年,。
时入盛夏,烈日炎炎,蝉鸣阵阵。一阵热风拂过,竹林簌簌作响,林中十分清凉。
刚刚搭建的草堂小院内,诸葛亮与黄权对案而坐。
侍从端着冒着缕缕冷烟的冰盘,徐步入内,轻轻地放在案上,缓缓地出屋。
诸葛亮伸手从冰盘中拿起荔枝,剥开果壳,将白软软的果肉放入口中,冰冷而又甜美的果汁四溢口中,令人回味无穷。
黄权吐出果核,笑道:“荔枝美味,陛下有心啊”
为精练士卒,诸葛亮同时特意让黄权留在汉中,一同商议兵事。
诸葛亮用巾帕擦拭了下嘴唇,说道:“荔枝虽好,但多费民力。陛下命人从南中千里之遥,送荔枝于汉中,应当谏之。”
黄权愕然,轻笑一声,说道:“兄所言有理,荔枝既然已到,不食岂不可惜。我等届时写信劝谏陛下即可。”
诸葛亮抚须颔首,笑道:“倒是亮无趣了”
黄权指着冰盘,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荔枝食多,与人无益,不如分于众人,以去众人暑气。”
诸葛亮扬了扬手,笑道:“公衡言之有理,陛下所赏,应分与众人共品。”
黄权见状一笑,举着冰盘出屋,在院中吆喝官吏一同品尝荔枝与葡萄。
诸葛亮看着黄权远去的背影,暗叹:公衡实乃妙人也
与亮同兴大汉者,非公衡不可也
诸葛亮低头,将目光落到案上的巾帛,上面赫然写着将苑二字。
诸葛亮自从请命讲武授将时,便有想法总结自己数年以来的军事经验,并结合博采孙子、吴子、六韬、左传之言,从各个角度论述为将之道。
此书诸葛亮是准备分两卷,写50篇,以供大汉将校习之,不过将苑一书才刚刚确立框架及核心思想,著成此书或许还要数年之久。期间诸葛亮还需边思索其内容,边结合大汉目前军伍情况,同时辅之讲武授将的情况。
分完荔枝的黄权脱下履袜,缓缓入内,跪坐诸葛亮对面。
诸葛亮见黄权入内,将案上讲武授将的草稿递过黄权,说道:“公衡,此乃亮欲讲武授将,精炼士卒的主旨纲要,请看”
黄权正襟危坐,接过草稿,仔细翻阅起来。
作为大汉军事的二把手,大汉车骑将军,秦州最高的军事统帅,黄权是大汉唯一一个有资格与诸葛亮论兵之人。
黄权看着手中的草稿,看了半响,抚须念道:“兵者,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文有事,必有武备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
读罢,黄权不由为之赞叹,激动说道:“葛君之言,震聋于耳,权深以为然。文事、武略,乃国之双臂,废一臂,则国倾危。军弱则国危,军强与否,在于帅。非爱惜百姓之将帅,则非良辅也,亦非大军之主。”
不过,黄权看到巾帛上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这一段落之时,不由有些迟疑,于是问道:葛君,何出此言”
在黄权眼里,兵将教以军纪,练于行伍,赏罚分明即可。士卒应知晓于理法,不可以礼教化。要不然士卒知道越多,越并不容易执行军令。
诸葛亮沉吟半响,抚须答道:“公衡,秦国之盛,在于民不畏战,秦因利而导,民却不知为何而战。是故亮以为,以利诱之,以礼教之,以忠信诲之,以刑典之,方可使士卒为何而战,因何而战。方可使汉兵强于他国之兵。”
黄权微微蹙眉,对诸葛亮此言,深入思索。
诸葛亮继续说道:“韩非子言:猛将起于卒伍。若不教之士卒礼义,起于行伍之将,又如何会知忠君报国乎。需知兵者凶器也,兵者不知礼义,自恃武力,只可谓之猛兽,而不可谓猛士。人兽之别,分于此处。”
闻言,沉默良久的黄权,长呼一口浊气,感慨说道:“今日听葛君之言,方知孔仲尼所言: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注1是何之意,此非出于仁,而是出于爱兵也。葛君当为今世兵法大家,权弗如远甚。”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或许难及比及千古名帅,但是其军事思想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放到当今也有称道之处。
陈寿所言:治戎为其所长,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并非虚言。只是这将略不是和同时代的人比,而是与诸葛亮自己相提并论。
比如同为一个人出演的图书管理员治兵之时,也有采用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只不过感觉生产力的不同,诸葛亮要求士卒知晓礼义,没要求识字读经;而在后世时,生产力提高,图书管理员治兵,则要求士卒学习识字。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无在意,而是安慰说道:“公衡长于运筹策于帷幄,而亮长于治戎,练兵。你我二人应取长补短。”
闻言,黄权嘴角抽了一下,先前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南中用兵中规中矩,有称道之处,但是随着北伐,诸葛亮的用兵手法,越发老练,自己怎么还有敢这么想呀
黄权也没有多想,拱手问道:“不知丞相准备如何讲武授将,权愿配合。”
诸葛亮抚须沉吟少许,说道:“轮值即可,将陇右之兵,调入汉中受训;再将汉中之兵调往陇右,接任陇右士卒。”
顿了顿,诸葛亮补充说道:“不过需先挑选什长为兵习练,授之什长,以为教官。如此一来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最后可教三军。”
“诺权即可安排士卒,按序轮值汉中。”黄权应道。
“此乃授兵,不知葛君准备如何授将”黄权问道。
诸葛亮手持羽扇起身,笑道:“亮欲授将,如何纳腹心忠诚的手下、明耳目精锐斥候、练爪牙勇猛之士。此三者成,使士卒如挥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黄权颔首赞同,应道:“葛公英明,权愿为兄之辅助,君有何求,唤之即可。”
诸葛亮伸出手,握住黄权双手,感慨说道:“有公衡助亮,讲武授将事半功倍。亮不甚喜悦,多谢公衡”
黄权紧握诸葛亮双手,激动说道:“兴复汉室,克复中原,报先帝知遇之恩,酬陛下厚待之恩,不敢言谢。”
诸葛亮重重地点头,正色说道:“你我共兴汉室,同复中原。”
1:“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
这诸葛亮治兵内容不是我吹啊,我是根据诸葛亮兵书思想所写。需不需要多写几章,关于诸葛亮治兵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