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云睿李小公爷此时,正一个人憋在屋子里做实验。
红糖变白糖的技术已经略有小成,这些天做蛋糕,他自己已经用过几次,除了白糖结晶后,要用擀面杖压碎,粉末大小不一,没啥缺点。
现在李云睿要确定数据,做过几次白糖,李云睿明显觉得白糖的口感不一样,他要确认一下,加石灰的配比,哪种比较合适
在后世规模化生产白砂糖,最为主要的就是控制蔗糖水的ph值,李云睿对这些细节并不了解。加石灰的配比,就是来调节蔗糖水溶液的ph值,李云睿踩了狗屎,撞大运撞上了。
毕竟要卖技术给人家,李云睿还是很讲职业道德的。
一上午的时间,都在搞这个事情了
“少爷,武阳侯来了”冬雪冲进了李云睿书房。
李云睿抬头看了看冬雪,有些讶异,徐景昌来,什么时候要人通报了
放下手中的活,李云睿跟着冬雪出了房间。
徐景昌后面跟着一个人,托着一个盘子。
“景昌来了,在这里傻站着干嘛”李云睿走到徐景昌身边,拍了一下他肩膀。
“你要的东西来了,磕头吧”徐景昌颜色很严肃。
磕头为什么要磕头,李云睿斜着眼睛,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徐景昌。
徐景昌看着李云睿不动,冲他摆了摆头,使眼色,示意他赶紧的。
“徐景昌,你啥意思”李云睿不明白徐景昌啥意思。
“我姑姑赐字,你还不跪接”徐景昌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李云睿。
这
好吧皇后赐字,那是恩典,做臣子的可不得跪接,入乡随俗,李云睿很没骨气地跪了下去,什么跪天跪地跪父母的原则,这些都被他抛之脑后了。
顺利拿到皇后亲手题字后,李云睿很是开心,找来一个拓片高手,将皇后的字给重新拓出来。古代没有复印件,要同比例扩大、缩小题字,都要找人拓片。
过程很简单,在原题字上画上方格,在另一张纸上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画上方格,然后开始描纹路,高手能够一气呵成,注意到细小的差别,将字的神韵给模仿出来,以保证题字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看着拓片师父专业的操作手法,李云睿有些感慨,果然高手在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等到拓片出来后,李云睿把李家成叫了过来,低头吩咐了几句,李家成拿着拓片就走了。
“云睿,你这些都是什么”徐景昌看着李云睿书桌上,有好多碗,很纳闷。
“糖,我准备做点糖霜,正好你来了,尝尝哪个味道比较好”李云睿指了指碗,示意徐景昌尝尝。
糖霜糖霜是李云睿自己做的徐景昌有些诧异,他一直以为李云睿为了做蛋糕,外面买的糖霜。徐景昌看着李云睿做蛋糕时,用糖霜跟不要钱似的,都有些心疼。
徐景昌拿起筷子,挨个碗里,沾了一点点的糖浆,放到嘴里尝了尝。
“哪个味道你喜欢”李云睿托着腮,看着徐景昌。
有什么区别吗徐景昌有些纳闷,都很甜
李云睿看着徐景昌的样子,就知道自己问了也是白问,顿时一脸黑线。
“云睿,这些东西能做出糖霜来”徐景昌只吃过糖霜,没接触过糖霜的制作过程,很好奇。
李云睿懒得搭理徐景昌,找了个茶盘,将糖浆放了进去,端着来到了院子里,让莳花阁的倌人来品尝,算是做个简单的市场调研。
被无视的徐景昌很郁闷,有一种想跟李云睿拼命的想法,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吧。这是在李云睿家,他是主场,自己吃亏。
朱雀街,醉仙楼顶楼的雅间中,曹国公李景隆正在和一群士子们聊天。
曾啓、周述、周孟简就在其中,这三个人是主角,其他的人都是陪衬,只不过是李景隆为了掩盖真实目的拉来的。
李云睿已经明确告诉李景隆了,好好笼络周啓三人。
“诸位士子,都是大才之人,今日能与未来朝廷的栋梁把酒言欢,真是幸事。”李景隆坐在主位,拿起酒杯,开始自说自话地说起来,“陛下登基不久,正是国家百废待兴,朝廷用人之际,也是诸位才子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希望诸位能够在此次会试中,金榜题名诸君请举杯,让我等共祝会试盛举”
李景隆一席话,让在座的士子们感到受宠若惊,堂堂曹国公,大明顶级勋贵,微臣之首,居然能够礼贤下士,态度温文尔雅,让他们倍感意外。
“饮胜”一群人拿起了酒杯,齐齐喊道。
李景隆只是浅浅地喝了一小口,士子们都一口闷了,毕竟身份有差距,哪怕再狂傲的人,也知道这个时候,尊卑轻重。
“还有七天,春闱就要开始了,我给各位备了一份春闱的随身物品,等走时大家带走。”李景隆说完,一名仆人端着一个盘子走了上来,盘子里放着一件厚厚的棉衣,三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块墨,还有十几只蜡烛。
明朝的会试,每三年举办一次,时间是二月初九到十七,总共九天,一共分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诏诰表,第三场是策论,每场三天。士子进了贡院,九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了
李景隆送这几样东西有讲究,厚棉衣不是用来穿的,是晚上当被子用得,现在还是初春,晚上还有些微凉,朝廷为了防止士子作弊,不允许士子带被子,厚棉衣是一个替代品;笔墨砚台,都是考生自己带,所以李景隆也准备了;蜡烛是很多士子夜里会奋笔疾书,条件差点的士子,都是用油灯,蜡烛在大明是奢侈品,很多人用不起。
“国公太有心了”曾啓站起身来,冲李景隆双手抱拳,代表士子想李景隆表示感谢。
“坐坐,子啓,莫要客气”李景隆摆了摆手,示意曾啓坐下。
子啓是曾啓的字
“诸位乃是大才,王荆公曾云,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我为大明能有诸君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啊”李景隆不吝夸赞之语,反正又不用花钱。
众人一听李景隆这话,都觉得与有荣焉。
李景隆可是最近大明文坛崛起的新星,还位高权重,能得到他的夸赞,肯定能积累不少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