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更多的消息开始在京师里疯传,三位囚禁在历代帝王庙里的王爷,此刻已经停了刑讯,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御医可以进去了,家奴也可以短时间的探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这是要高抬手要放几位王爷一条命啊
看透这一点的人们那是纷纷解囊,凡是以前跟恭亲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那个不来报效一下,这开元寺的资金是水涨船靠,到了年底春节的时候这银子居然筹集到了三百六十多万两
王爷的刑讯逼供都停下来,那么株连下来上万的家奴也都松了一口气,京师各大衙门的刑房都冷清了许多
京师白色恐怖的气氛顿时缓解了许多,之前天天都是抄家,各大衙门周围成宿都是犯人的惨叫声
刑部大牢、宗人府的大牢都塞满了犯人,这人犯多的没辙了朝廷还要临时改造一些仓库和空闲的房子当临时牢房
城南枣林街,南下洼、陶然亭、东南的三义巷、法华寺那边的百姓,都发现了周边有临时改造的监狱
这都是关押不太重要的人犯,比如说亲王府里的侍女、丫鬟、家奴们的家眷等等
淳朴良善的百姓眼瞅着往日里人上人的小姐太太,跟牲口一样被轰到牢房里,里面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
深秋是越来越冷了,这些女眷娃娃晚上被冻的一个个哇哇大哭,他们连粥都喝不饱,哪里还有力气对抗日渐寒冷的天气
同治帝大婚的喜气,让这场叛乱极其后面的白色恐怖给冲的一干二净,提到紫禁城里这位万岁爷,百姓们一个个吓的是噤若寒蝉,同治帝俨然成了比雍正还恐怖的帝王
不过没想到,这白色恐怖仅仅持续了半个多月大概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居然离奇的淡化了下来
吓死个人的死尸京观被掩埋了,开元寺也动工了
成宿成宿的刑讯惨叫也没有了,那些被关押起来的可怜女眷小孩也多了几口棒子面饼子,夜里也多给了几床破烂的棉被
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京师人心顿时安定了下来尤其是当朝廷开始接管了城外国舅爷所设立的粥棚之后,百姓顿时心中大安
皇上肯赈济灾民了,说明这牧羊人还是准备继续放牧的,而不是一刀一刀全都杀光
更大的善政在十一月中旬宣布了,载淳发布诏书免除了京畿之地,也就是整个顺天府一年的钱粮
同治帝在诏书中说的很明确,顺天府连续遭遇天灾人祸,百姓急需休养生息,京师工业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百姓损失
皇帝不忍百姓受苦,特免除一年钱粮让民众休养生息,也就是弥补一下百姓过日子的亏空
这下整个顺天府顿时欢声雷动,这时候顺天府的面积可太大了,这个顺天府比21世纪北京市的区域还要大
清朝顺天府包括了,整个北京地区、廊坊地区、天津地区整个北面半拉,甚至顺天府是靠海的啊
塘沽北边包括北塘、营城、芦台等等地方,那都归顺天府管辖,肖乐天的北方特区也占用了顺天府很多土地。
如此大的面积,减免一年钱粮,收益的民众少说也得四五百万人口
光这还不算完,同治帝甚至在旨意中承诺,只要大清钢铁厂和京津铁路工程开展的顺利,地方民众不会阻挠,那么之后还要酌情考虑减免钱粮
尤其是铁路修建,通过那个地方,只要有人敢捣乱不配合,那么以后减免可就没有你的份了,而且朝廷还要惩罚性的加税
高明,实在是高明群臣明白了,小皇帝背后有高人啊用赋税钱粮来控制民心,那是杀手锏
皇上不收钱粮了,表面上看是百姓受益能多吃两碗饱饭了,但是实际上真正受大利益的还是地主阶级
从雍正以后,朝廷实施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从宋朝开始的官员免税的优惠政策是彻底的废除了
摊丁入亩又绝了地主企图依靠人头税来偷税漏税的念想,地方收税完全根据土地的多寡来衡量
也就是说从雍正朝开始,地主阶级偷税漏税的后门就锁死了,他们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的钱粮,可比自耕农要多得多
小皇帝这次减免钱粮,直接受益的人是整个顺天府的地主阶级,这一把王炸丢出去,舆论一片大哗
人们甚至能幻想出来,载淳站在紫禁城里嚣张的对着京畿之地所有的地主阶级喊道“来啊有能耐接着抵触朕的工业计划朕收税收死你”
紧随其后,善政一波又一波的来了
京师铁厂和京津铁路所征召的民夫,日薪从三十文直接涨到六十文,如果工人肯签长契,愿意最后工程结束后入工厂当工人,那么日薪直接涨到一百文
好家伙,小老百姓那里想过一个月就能赚足三吊大钱啊干一个月足够全家吃半年多了,这样的薪水顿时让很多失去土地的流民们来了兴趣
所有对工业区的恐惧、排斥都松动了,那些恐怖离奇的鬼怪传言虽然还在传播,但是架不住闪亮铜钱实在是诱惑人心
更绝的是,载淳明白旨意写的好,全都日薪,每天一结算,绝对不拖欠
甭管加班到多晚,子夜之前必须保证工人都能拿到一天的现钱,任何人官员胆敢拖欠哪怕是你遗忘了也不行
超过子夜哪怕一分钟发钱,也得砍脑袋
如此一连串的政令发布,看的人们目眩神迷,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到了十一月底北风呼号的节气,这清河工地居然还有五千多人在工作
“绝了万岁爷这真是绝了怎么就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陛下施政就变得如此老辣,如此有针对性”
群臣百官谁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有帝国最高的高层才明白,同治帝关键时刻还是豁下面子去找了他的师傅
玉泉山,在京师西北方,这里产的泉水是京师一绝,紫禁城里皇上喝的水都是从这里运来的
从入腊月开始,京师揉棉扯絮养的下了两场大雪,整个玉泉山银装素裹,京郊大地到处白皑皑一片
玉泉山顶的玉峰塔下,却来了一群稀罕的游客,他们指点着东方的平原,在视线所及的尽头,黑漆漆的钢铁厂工地依然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