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太师被安葬在城东十余里处。
徐太傅的别苑也相去不远。
他年轻时即与楚太师十分投契, 皆酷嗜书画音律,常有不同见解。切磋欣赏之余,彼此引为知音。楚太师故去后, 他哪怕仍有惠之大师那样的旧交往来, 多半却零落天涯,远隔千里, 很少能相聚。遂挑了离楚太师不远的别苑,时常能去探望老友。
阿嫣原打算先去探望徐太傅,再回城后辞别亲人, 从随园启程回魏州。
谢珽却觉得往返麻烦。
遂改成了直接从随园启程,在徐太傅的别苑里借住一晚, 既能免却车马劳顿, 还能让祖孙俩秉烛夜谈。
阿嫣原还担心他因谢衮的死而对徐太傅心存芥蒂,不愿在徐家别苑多留,听他如此安排, 自是欣然答应。
临动身前,又带他在京城里逛逛。
大约是南边流民作乱, 致令荆楚等地皆动荡不安, 累及货物运送等事,京城里虽瞧着繁华如旧, 实则气象已大不如前。即便高门贵户常去的酒楼仍人满为患, 绸缎庄里亦衣香鬓影,离朱雀长街稍远的寻常商铺, 却渐渐关了不少。
就连阿嫣时常吃的馄饨摊,也在数月前销声匿迹。
据说是摊主担忧双亲,回了故里。
但也有生意异常兴隆的。
譬如流民横扫后,许多地方州城凋败、水路阻断, 运到京城的黑茶、湘绣等物日益稀缺,价钱难免水涨船高。
朱门绣户豪掷千金争抢那些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余,难免将目光投向替代之物,令其生意日盛。据徐元娥所言,还有闺中女眷以此攀比,争奇斗艳,丝毫不理外面的天翻地覆。
阿嫣从前诗画为怀,安稳度日,嫁进谢家后长了不少见识,瞧见这些,难免心生兴亡之叹。
但这些不能宣之于口。
今时今日,她仍只是个出阁未久的寻常女子,与夫君同游街市,顺便给婆母和谢淑她们挑些东西带回去。因她不日又将离京,归期无定,弟弟楚宸十分不舍,这一日愣是小尾巴般黏上了姐姐。
小家伙虽年少顽劣,却嘴甜机灵。
起初,他还颇敬畏谢珽的威仪,不敢造次,跟在屁股后面逛了会儿,见谢珽并未厌烦,便试探揪了揪谢珽的衣袖,小声给他出谋划策,“这个耳坠姐姐戴了肯定漂亮,姐夫,要不要让姐姐试试看”
谢珽顺他所指瞧去,果然看到一双滴珠耳坠。
扇贝打磨的,很漂亮。
他未料这孩子竟挺知趣,遂揽了阿嫣肩膀,让她去瞧那双耳坠,见她眼底果然泛起欣喜笑意,便让店家包好。
楚宸首战告捷,进了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店铺后,很快又来扯谢珽的衣襟,“那边有松花笺,是姐姐最喜欢的”见谢珽颇赞许的挑了挑眉,又试探着补充,“东边窗户那儿还有毛笔,也有适合姐夫的。”
“我不用,给你姐姐挑。”
谢珽低声叮嘱。
楚宸领命,仗着年纪小精力旺盛,在店铺里跑来窜去,宛如探路小先锋,不时便能瞧见有趣之物,报到谢珽跟前。
且每一样皆合阿嫣的喜好。
谢珽无有不从,瞧着这位机灵懂事的小舅子,眼底渐添激赏,让徐曜单独挑些孩童可用之物,买了送去岳丈家。
待整日逛得尽兴了,将阿嫣送到随园,他亲自骑马送小舅子回府。
彼时夜色渐深,长街上行人稀少,太师府外明灯高照,石狮静立。马蹄在府门前停住,楚宸下马后不急着进府,反而回过身,轻扯了扯谢珽的衣袖,“姐夫,我有话跟你说。”
“什么”谢珽饶有兴致。
“姐姐一个人在外面,肯定过得不容易。”楚宸整日跑腿探路,皆为讨好和观察谢珽,瞧他并不像祖母和伯父说得那样凶恶冷厉,便试着将心里话说了出来,“其实她很笨的,以前不会说花言巧语哄人,经常被堂姐欺负。有时候受了委屈,还会偷偷的哭。”
“但她只是不会说好听的话,其实心里可好了,半点儿坏心眼都没有,只要谁对她好,她就会掏心掏肺的回报。”
“这一年她不在,我都可想她了,就怕她嘴笨脾气倔,在外面吃亏。”
“姐夫,你一定要好好待她。”
“我今天也看出来了,姐夫是个好人,面冷心热”他牵着谢珽的衣袖,笑眯眯的仰头,不见平素的顽劣不驯,唯有乖巧的讨好,“姐夫这样威风八面,又有本事,肯定会照顾好她的对不对”
“将来我长大了,一定报答姐夫”
灯笼夜色下,他说得极为认真。
谢珽先前探查楚家时,便知阿嫣虽出身高门,这些年过得却颇委屈。这回在楚家住了两日,也将情势瞧得分明。
老夫人偏心短见,长房也不是善茬,阿嫣的母亲吴氏虽也有几分慈和,却是个重男轻女的。唯有楚元恭还算公允,也肯为阿嫣打算,可惜失于刚骨,在老夫人淫威之下,并不能时时护着女儿。至于阿嫣的长兄,也是聊胜于无。
却未料,这小舅子年纪虽不大,却是个有良心的。
谢珽不自觉蹲身,握住他年弱的肩膀。
“为何跟我说这些”
楚宸低头迟疑了下,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我听人议论,说先前的信王妃是嫁进王府后过得不好,抑郁而死的。还有诚王妃,听说也过得不太好。姐夫也是王爷,又比他们都气派,我怕姐姐”
他抿了抿唇,没敢说下去,只是眼巴巴望着谢珽,眼睛里藏了担忧。
这双眼生得跟阿嫣有几分像。
谢珽对这年纪的孩子其实甚少有耐心。
哪怕是亲弟弟,谢琤在他手里也是挨揍受训居多,没怎么享受兄友弟恭的和蔼态度。
然而此刻,谢珽眼底却露出了温和。
他摸摸小舅子的脑袋,用一种少年人做约定的语气,郑重道:“我答应你,定会好好待她。”
“嗯姐夫最好了”
谢珽一笑,拍拍他肩膀,“行了,快回去。以后若有空,我再带她回来。”
楚宸喜笑颜开,同他辞别后,转身回府。
踏进府门前,他又回头看了谢珽一眼,见他仍站在原地,尚未上马,又扬了扬手,“我等你们。”
谢珽抬了抬手,等他进了府门,才策马转身而去。
其实,既至府门,原该进去坐坐的。
但阿嫣不在,他懒得应付。
这府里人丁还算兴旺,但他看得顺眼的,大抵也就岳父楚元恭和这个小舅子了。
实在没必要多登门。
翌日,夫妻俩收拾行装从随园出来,辞了太师府众人后徐徐出城。
七月已尽,城外秋高气爽。
先太师过世的时候,朝廷明面上瞧着尚且过得去,葬礼和修缮陵墓等事也都由礼部和工部帮忙操持,选了一处风水宝地风光下葬。通往陵墓的路也特地修缮过,沿着平缓的山道逶迤而上,两侧风景极好。
谢珽命人在道旁停留,只带了徐曜和陈越跟随在侧,与阿嫣同往陵墓拜祭。
这是世间最疼爱阿嫣的人。
光风霁月,胸襟万里,阿嫣曾在醉后靠在他怀中,说过许多祖孙间的旧事。
谢珽对他亦颇敬重。
两人恭敬祭拜,阿嫣从前每隔一两月就会和徐太傅来此处看望,这次阔别整年,自是格外想念。哪怕斯人已去,此处只剩青松陵寝,坐在旁边,瞧着熟悉的草木山峦时,心里仍有种奇异的安宁。
如同幼时徐太傅在这里给她讲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旧事一样,闭上眼睛,脑海里仍能浮现祖母模糊的容貌。
她抱膝坐在旁边,秋风里神色安宁。
谢珽陪着她祭拜之后,很有眼色的去附近看篆刻的碑文了,阿嫣独自陪着祖父,小声的说一些心里话。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有些暂且不能跟谢珽坦白的话语,尽可在祖父跟前倾诉,哪怕无人回应,这个地方也能让她寻到心底的答案。
直到日色近午,两人才前往别苑。
那里,徐太傅等候已久。
徐元娥昨日就已兴冲冲的来别苑等着了,徐太傅亦让人搜罗山间新鲜的菜蔬,整治了一桌简单却美味的小菜。
两处见礼后,径直去草庐用饭。
谢珽有点沉默寡言。
阿嫣既猜到了谢衮之死的背后隐情,见识过河东军将对京城的恨意,自然知道他的心结所在。她是先太师的孙女,跟永徽帝拐着弯呢,尚且身份尴尬,最初颇受冷落,徐家祖父位居太傅,在谢珽心里自是跟永徽帝关系极密的。
以谢珽的冷傲脾气和刻骨恨意,今日能陪她过来已是难得了,她自然不敢多奢求。
用饭时,便有意给他添汤布菜。
好在谢珽并未表露。
偶尔徐太傅搭话,他即便端着惯常的威冷姿态,不似私下里亲近,却也不至于令场面尴尬。言语神情,都跟在御前的客气差不多。
更多时候,则是阿嫣和祖孙俩聊天。
从京城的琐事到徐秉均从军后的经历见闻,哪怕有家书往来,终究不及当面说得细致。徐秉均那封厚厚的书信里,其实还提了些儿女似事,不过毕竟是少年人的心事,撇,徐太傅不好当着谢珽的面多说,打算晚上再跟阿嫣单独细谈。
待饭毕漱口,便起身道:“你许久没来别苑,在山里随便走走吧。我有几句话,想跟汾阳王商议。”
阿嫣自不回违拗,只瞥向了谢珽。
谢珽脸上波纹不起,朝她颔首。
这般态度,想必是愿意看她几分薄面的,阿嫣没再逗留,与徐元娥携手去外头走走。
别苑修在妙峰山脚,嘉木繁荫,山泉泠泠。
姐妹俩随意观玩。
哪怕回京后已经见了几回,两人仍有说不完的话。尤其今日谢珽寡言威冷,阿嫣又行将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回京,徐元娥心中难免担忧。
并肩缓行,叮嘱不尽。
行至一处开得热闹的花坳,两人驻足观赏,正说着话,忽然不远处一道身影健步走来。
男人年约而立,身姿磊落,步履飒然,穿了身极寻常的青衫,戴着一顶斗笠,腰间配了长剑,瞧着跟京城里偶尔露面的剑客一般。但比起寻常剑客,他身上又多了几分诗书浸染出的清雅洒脱,眉宇轩然英挺,颇似闲云野鹤。
这样的姿容,原本赏心悦目。
但此刻他右手按着剑柄,左手扭着另一个锦衣玉服的男子双臂,甩开大步直奔阿嫣走来时,难掩身上的肃杀威仪。
阿嫣瞧清两张面孔,顿觉愕然。
因仗剑而来的男人熟悉之极,是原本该在魏州镇守王府的三叔谢巍。而被他钳制的男子,则是前日在宫里碰见,一直暗戳戳盯着她看的剑南节度使之子周希逸。
且周希逸在宫里时雄姿英发,侃侃而谈,这会儿却被扭送着押过来,像是打架输了落败被擒,狼狈得有点好笑。
这两个人怎会凑到一处
作者有话要说: 司裕:其实还有我。
明天来个历史性会面哈哈。
这两天在熬论文,比较瘦小,过几天大肥章补偿嗷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