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公主还是莫要靠近灾民,这些人饿极了会不管不顾伤人的。”
见到丹卿和大公主要去看灾民,负责施粥的管事立刻上前阻止。
大公主不解:“我们不是正要给他们饭吃吗,为何他们还要不管不顾的伤人?”
那管事讪讪一笑:“公主不知,这些刁民最是不懂知足,给了一碗粥还想要馒头,给了一个馒头还想要干粮,总之给多少都是不够他们吃的。”
“就昨天,别处的粥棚就有灾民捣乱,恶意哄抢赈灾粮,幸好咱们驻军就在附近,不然还不知道会闹多大事儿出来呢,就这还是被抢走了好些粮食,”
那管事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这些人饿极了,别说馒头,就是那生米都直接往肚子里,后来便是抓到了哄抢的人,也没办法了。”
正说着,便有人过来禀告说粥已经熬好了,问是不是让灾民们开始排队。
管事闻言立刻请两位公主先避一避,大公主有些紧张的抓住丹卿的手,丹卿却皱眉道:“我们既然来赈灾施粥,就没有回避的道理。先不要让任何人排队,我们去看看粥熬得怎么样。”
说罢,丹卿便拉着大公主往粥棚走去。
管事想阻拦,却被跟着的常宁一脚踹开。
常宁不屑道:“什么东西,还想挡公主们的路!”
粥棚里已经摆好了粥桶和馒头桶,丹卿走过去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点,在大公主没来得及阻止的时候,直接送进了嘴里。
大公主急道:“你怎么乱吃外面的东西,若是不干净吃坏了怎么办!”
丹卿嚼了嚼馒头,感觉竟还不错。
这种赈灾用的馒头不像宫里精细的做法,看着粗糙发黄,但却更有面香。
“没事的,灾民们都能吃的,我就是尝尝而已,”
丹卿并不叫大公主也去尝,又叫掀开粥桶道,“盛一碗粥来我看看。”
粥桶很深,盛粥的人特意往下面去捞,捞出的粥倒还算稠。
这不是白粥,里面应该掺着有大黄米或者玉米碴子之类的粗粮,看起来黄澄澄的。
丹卿知道赈灾粮为了能多维持些时日,是不可能完全管饱的,这粥也不算太稀,没什么大问题。
“别叫所有人都挤过来排队,让老人、妇人、小孩儿先来,告诉他们,今天来的人都保证能吃到一碗粥一个馒头,后面的粥底子更厚实。”
这个粥棚背靠行宫,最是不缺粮,丹卿只是怕有些人会仗着力气大故意往前挤,万一闹出什么“踩踏事件”可就不好了。
果然,一听说后面的粥底子更厚,已经站起来准备抢位置的男人们又纷纷重新坐了回去。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带头走向粥棚,手里还领着一个看着还没丹卿高的娃娃。
“谢谢朝廷,谢谢??”
老人含糊不清的说道,“给我上面的稀粥就行,米留给年轻人吃。”
丹卿也没强求,叫人照常给他盛了最上面的粥。
因为刚刚搅拌过的缘故,这粥也不算特别稀。
差役又递了一个馒头过去,老人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接过馒头,递到小孙子的手里,然后便往外走。
“等等,老人家,孩子还有一份呢!”
丹卿开口叫住了他们。
“不用,不用,我们吃一份就够了,给大家留着吧。”
老人紧紧抓着孙子的手,似乎有些害怕。
丹卿亲手又拿了个馒头塞到他手里,然后高声道:“朝廷施粥,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一个馒头一碗粥,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没带碗来的人领了粥要在这里喝完,将碗送回来清洗,后面的人还要用,馒头可以收起来,回去再吃。”
粥棚的另一边,一直烧着开水,等着给碗消毒。
没办法,碗的数量有限,只能循环使用。
好在此处尚且没有疫情,只要注意清洗便没什么妨碍。
听了丹卿的话,那老人才将两个馒头都收进怀里,然后又端了一碗粥,带着孙子走到另一边空地上坐着喝。
后面的人见状也都不再犹豫,特别是一些带着女孩儿来的,原本以为女孩儿领不到粮,也打算娘俩一起吃一份的,也都大着胆子给自己闺女也要了一碗粥一个馒头。
见到女孩儿们真的也一样能领到,灾民之中开始议论起来,然后便有人喊着说家里也有女儿,要回去将她们带过来。
丹卿拍了拍常宁,让他把自己抱起来,这样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
“朝廷赈灾,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家里有女孩儿的尽管都带出来领粮,若是哪个粥棚不给,只管到行宫来告状!”
越到灾年,女子的生存便会越不容易。
在没有能力养活所有孩子的情况下,首先被抛弃的肯定是闺女,就像今天,那么多人带着男孩儿过来,可小姑娘却是屈指可数。
丹卿想要给那些随时可能被爹娘抛弃的女孩儿们一条生路,虽然她们即便要到粮,可能也会被分走大半,但只要她们还有用,家里就不会让她们轻易饿死。
这个规矩之前她就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但今日看起来收效甚微,只怕是下面的人并未真的听命行事。
所以丹卿当众说可以到行宫告状,就是要给那些阳奉阴违的差役一个警告,不许他们再剥夺女孩们的救命粮。
灾民们闻言更是蠢蠢欲动,但又怕现在回去会耽误自己领粥,一时间犹豫不决。
丹卿见状又道:“今日申时,粥棚会再开一次,专门给女孩儿们施粥,大家不用着急,吃饱了之后回去接闺女们过来便是了。”
灾民们虽然不知道这个说话的小姑娘是谁,但见她衣着华贵,言语有度,又被看起来官儿最大的人抱着,说话时周围无人敢反对,便也能猜到这个小姑娘肯定是个贵人。
他们并不在乎丹卿的身份,只知道贵人说今日要多放一次粮,就算只给女孩儿们拿,那也是天大的好事!
再说了,女孩儿们能吃多少,喝一碗粥足够了,剩下的馒头完全可以存起来给家里的男丁吃嘛!
“谢谢贵人!”
“我家里有三个闺女,一会儿就都接来!”
“我家也有两个,终于能让她们吃饱了!”
“只有女孩儿给吗?男孩儿不能多吃一顿吗?反正孩子也吃不了多少啊!”
“滚一边去吧,你儿子这不是在这儿呢么,一个馒头一碗粥还不够他吃的?”
“就是,别那么贪心行不行,女孩儿们都饿坏了,好不容易能领一顿,少跟着掺和!”
施粥还在继续,现场的灾民却要比往日里更有秩序得多。
因为他们听说女孩儿们也都能吃到粮食,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朝廷赈灾粮很充足的意思,不然怎么可能会特意叫女孩儿们都来拿呢?
既然粮食充足,那他们就不会饿死,自然也不用去冒险拼了命争抢。
等到老人女人孩子们都拿到了,青壮年的男人们才走过来排队。
就像是丹卿一开始说的那样,到了他们这里,桶底的粥更加厚实浓稠,盛在碗里看着就黏糊糊的。
这样一碗粥进肚,即便是高大的汉子也觉得肚子里饱饱的,馒头便不舍得吃了,偷偷藏起来打算拿回去分给闺女们吃,却又突然想到闺女们一会儿也能自己来领,突然就感觉日子又有了盼头。
“贵人,以后每天都跟今天一样吗?”
有人忍不住高声问道。
丹卿答道:“对,只要是朝廷的粥棚,全都跟今天的规矩一样,如果有哪里不按规矩来,你们只管直接来行宫告状!”
丹卿的话引来一片欢呼。
老人女人孩子们先吃上了饭,不再担心排不上队领不上粮,而男人们虽然多等了一会儿,却也得到了实惠,吃上了更顶饱的粥,所有人都觉得挺满意。
吃饱过后,灾民们慢慢散去,粥和馒头也所剩无几。
丹卿叫辛苦了半天的差役们分了,自己则是继续掰着刚刚那个吃了一口的馒头吃。
有点冷了,但依旧挺香的。
“你这丫头还真是不挑剔,”
常宁怕丹卿吃多了这个会闹肚子,伸手将剩下的抢了过去,几口就吃光了,“这馒头蒸的不错,叫他们多蒸点儿给侍卫们也分分呗。”
丹卿横了他一眼:“侍卫们想吃让膳房做。”
不是她舍不得,而是侍卫们都各有份例,没必要非要让他们来吃赈灾粮。
虽然这个不难吃吧,但总归是不同意义的,她可不想被那些八旗少爷们背后说嘴。
常宁也就是那么一说,丹卿不让就算了,也不强求。
一行人重新回到行宫里,丹卿当真让膳房多蒸了馒头,给送去了侍卫营,也省的常宁觉得她小气。
“丹卿,你真的好厉害,”
没有外人后,大公主看向丹卿的眼睛里都冒着光,“刚刚那么多灾民,你怎么敢跟他们说话的!”
丹卿诧异:“灾民也是百姓,为什么不敢跟他们说话?”
“你忘了咱们之前看的奏报了吗,好几处粥棚都被灾民哄抢了,刚刚你让男人们后吃的时候,我都怕他们会冲过来直接抢,”
大公主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虽说咱们带着侍卫吧,可灾民也太多了,我总觉得真的打起来,咱们要吃亏的。”
其实也不至于吃亏,毕竟侍卫们都带着刀,功夫也好,那些灾民饿得面黄肌瘦,根本没有多少力气。
可若是真打起来,就不是吃不吃亏的问题了,毕竟她们是来赈灾的,又不是来剿匪的。
然而大公主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今天她是有些着急了,没有太考虑后果,以后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用过了午膳,丹卿和大公主便开始重新规划施粥地点,拟定新规则。
丹卿有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不再按照之前的惯例设置粥棚,让灾民们聚集过来领取,而是每日统一送去各村,直接在村里发放。
如果能实行的话,他们甚至可以直接派发配好的生米,在村里现熬,这样灾民们就不需要再跑这么远的路了。
不过这办法也有弊端。
首先得先确定每个村落的人头数,决定每日派发的米粮重量,还得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中饱私囊。
原本只是几个粥棚的差事扩大到每一个村里,需要管理的人不知翻了多少倍,丹卿粗略算了算,就觉得头疼。
若当真想要这么办,就凭现在这些人手是肯定不够的,需得直接对接当地衙门,他们手中有各个村子的户籍情况,也更了解实际的灾情,才能确保赈灾粮能准确送到每个灾民的手中。
但这么一来,她们要做的事就不是施粥行善这么简单了,而会变成真正的朝廷赈灾,丹卿便是再不了解如今的朝廷运作,也知道其中?涉众多,她不过是个年幼的小公主,绝非她力所能及的。
所以,现在该怎么办呢?
是不去想那么多,照旧施粥,还是想办法与康熙商议,将个人的善意汇总于朝廷赈灾,让灾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呢?
如果丹卿现在不是五岁而是十五岁,二十五岁,她一定会勇敢的去向康熙提出建议,即便最后不能行也无妨。
可她如今毕竟只有五岁,能想到施粥已经算是超越年龄的仁善了,若还想去参与真正的朝廷运作,只怕就算她是康熙的亲闺女,也会被怀疑多智近妖,稍有不慎,她也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丹卿怂了,因为她还不想死。
她不敢去赌康熙对她的感情会不会超越对未知事物的忌惮,至少现在还远远不够。
这一夜,丹卿几乎整夜未眠。
以前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忧国忧民的人,因为拯救人民于水火这种事情离她太过遥远。
国家有完善的救灾应急措施,灾民们吃不上饭似乎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她最多就是在网上帮着转发祈福,或者在给灾区捐款的时候出一份心意。
而如今,灾民就在眼前,而她,似乎真的能有力量去帮助他们,可却因为害怕而驻足不前。
“丹卿,你怎么了?”
大公主担忧的看着精神萎靡的妹妹,“是不是没睡好啊?”
丹卿靠在大公主的肩上,喃喃道:“大姐姐,你说一个人的性命重要,还是千万人的性命重要?"
大公主想了想道:“那得看这一个人是谁了。”
丹卿听得懂大公主的意思。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封建时代,上位者永远比下位者要尊贵,为了保护一人牺牲众多人,并不是传说,而是真真实实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丹卿明白入乡随俗的道理,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改变社会制度,所以她也屈从于皇权制度,去努力好康熙和太皇太后,想要结交胤?胤?。
她没有勇气去做一个不畏生死的反抗者,她之前所求,不过是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好好活下去。
可人心便是如此,一旦亲眼看到苦难,又有谁能真正视若无睹呢?
大公主见丹卿依旧没精神,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果然有些发烫。
“丹卿,你病了,"
大公主将妹妹搂紧,内心被心疼占满,“乖啊,别胡思乱想了,你现在需要好好休息。”
曾几何时,她很讨厌丹卿,觉得丹卿很有心机,自私又贪婪。
可如今,越是了解,她越是心疼这个小妹妹。
丹卿的确并不像寻常孩童那般单纯,但她的“心机”从来没用过做坏事上,也从未见她算计过任何人。
苏麻喇姑曾经跟大公主说过,丹卿是个可怜的孩子,初听时大公主并不懂,可如今却慢慢明白,为什么通透如苏麻喇姑,也会觉得丹卿“可怜”。
丹卿一直在努力的去做本不该是她这个年纪做的事情,她是用懂事和善良去换取旁人的喜欢,得到的,或许远不及付出的心力多。
大公主之前曾觉得,该是她委屈一些去包容丹卿的,可实际上,一直都是丹卿在对她谦让照顾,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施粥的大事,一直以来都是她亏欠丹卿更多。
可丹卿,才这么小,小到她都能轻易将她团在怀里,小到一个不小心就会将她压垮。
“乖啊,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姐姐抱着你守着你,”
大公主忍不住落下泪,“外面的事情有我阿玛呢,他会想办法处理好的,咱们丹卿需要好好睡一觉。”
丹卿也是真的很累很累,乖乖的闭上眼睛,却还是不放心的叮嘱:“大姐姐,告诉五叔,一定要派人去监督其他粥棚是不是按规矩来的,特别是离得远位置偏僻些的,千万不要让咱们的好心变成坏事。”
或许她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更多,但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她得做到更好才行。
她就睡一觉,睡一会会儿,等睡醒了,就能继续去帮忙了。
丹卿在大公主怀里沉沉睡去后,大公主才小心翼翼的将她放好,然后走出门去叫人请太医和常宁过来。
随行的伺候的是丹卿惯用的安太医,大公主放心叫他去给丹卿诊脉,然后将丹卿的话转达给常宁,并嘱咐道:“阿玛,您立刻叫人去山上将丹卿病了的事情禀告汗阿玛。”
康熙得到消息后想要亲自下山来看丹卿,却被众人劝阻了。
“滚开,朕的闺女病了,朕当然要去看她!”
康熙心中懊悔,语气更急。
早知道他就不该想要去试探闺女的能力,该叫旁人去负责赈灾的事情!
他闺女再早慧也还是个小孩子,怎么能熬得起心血?!
原本因为中毒的事情,康熙就担心丹卿会留下什么隐疾,如今听说丹卿累得发了热,怎么可能还坐得住,简直恨不得立刻飞回行宫里去!
“皇上,您此时下山若是要赶在明日法事前回来,必然要走夜路,山路难行太过凶险了,更何况您若是动了,老祖宗那儿定然是瞒不住的,”
纳兰性德直接挡在康熙的面前,“四公主下山的时候,是有太医随行的,您若是不放心,奴才再带个太医下山去给四公主看诊便是了。”
他素来了解康熙,知道康熙定然不想让太皇太后操心,果然康熙停了脚步,站在原地思忖一会儿,然后指着他道:
“容若,你带着太医即刻下山,你接手赈灾的事情,让四公主安心休养,”
康熙可不敢再让闺女劳心,“她若要过问,你便向她仔细汇报,朕准你出入行宫内院。”
纳兰性德立刻拱手应下,然后亲自去接了太医疾驰下山,直奔行宫。
此时丹卿已经睡饱了,正在乖乖吃饭。
大公主让膳房给她备了些清淡的小菜,配着清粥吃,虽然也好吃,就是味道淡了些。
丹卿可怜巴巴的看着姐姐:“我想吃红烧??”
“不,你不想,”
大公主微笑拒绝,“太医说了,你这几天要清淡饮食。”
丹卿:......哪个庸医说的?
她病了,应该好好补充营养才对!
然而大公主态度坚决,丹卿拗不过,只能继续啃菜叶子。
“再过两日京中送来的补给就到了,我阿玛说有新鲜的鱼虾,到时候叫膳房做给你吃,”
大公主温声细语的哄着妹妹,“你不是不放心赈灾的事情吗,那便乖乖养好身体,等你好了,才叫你操心。”
丹卿放下勺子歪着头看大公主:“大姐姐,你如今是越发美丽温柔了。”
大公主微微一笑:“嘴甜也没用!赶快吃,吃饱了回床上去躺着,刚退了烧,别又着凉了。”
其实丹卿这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安太医虽然说得隐晦,但大概就是说丹卿自从上次中了毒之后身体还没完全养好,才会容易生病。
简单点说,就是免疫力有点差。
突然从健康宝宝变成林妹妹的丹卿颇为不适应,不过有大公主在,倒也不用她多操心,只要乖乖听话就行。
吃饱了被重新塞回被窝里的丹卿却并无困意,便求着大公主将今日的表格拿进来给她瞧瞧进度,大公主也不拦着,叫人将挂着装裱后的表格的架子直接搬了进来,就放在床边让丹卿看。
其实之前采买的粮食基本上都已经运过来了,存放在各个粥棚附近的粮仓里,有驻军守护,并不需要操心什么。
丹卿主要关注的是每日消耗的粮食数目。
今日她叫人多设了几个粥棚,所以整体算下来粮食消耗的比昨日多一些,但还没超过她们之前算的上限,说明粮食暂时还是够用的。
“今日前来领粮食的女孩儿可多?”
丹卿问道。
大公主答道:“咱们旁边这个粥棚今天多了不少女孩儿,别的地方说是并不多,想来灾民们还不太相信的缘故,明儿估计人就多了。”
那就是说,明日的粮食消耗会更多一些。
丹卿正在心里算着到康熙给期限之前,手里的这些粮食能不能平均到每一天再多一些,好让灾民们能吃得更饱些,就听到外面有小太监来报,说纳兰性德带着太医到了。
丹卿知道这是康熙派来的,便叫进来,大公主避到了屏风后面去。
纳兰性德一身寒气,不敢走近,只远远的在门口请安,将康熙吩咐他来接管赈灾的事情说了。
丹卿松了一口气,点头道:“那可好了,我正担心五叔性子急,怕他跟灾民起冲突呢,有纳兰侍卫在,定然能万无一失。”
纳兰性德初时还怕自己来“夺权”会让丹卿不满,听到丹卿这么说,便拱手道:“公主放心,奴才会每日都来向您回报的。”
丹卿没什么不放心,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窃喜。
她正愁不知道该如何跟后续朝廷赈灾的官员对接,康熙就将纳兰性德送来了,当真是非常贴心的好阿玛,十分值得表扬一下!
于是还在担忧闺女病情的康熙就收到了来自亲闺女的“感谢信”??
一幅充满丹卿个人风格的画。
依旧是圆加方块按上四条线就算人了,从头上带的帽子勉强能猜出那在山顶上站着的是康熙,在山下的方框框应该是行宫,那个看起来像是死在了地上的人,应该是丹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康熙盯着那画良久,终于忍不住问梁九功:“你来瞧瞧,你四公主是不是骂朕呢?”
梁九功:……
他不用瞧也知道不可能是!
“奴才觉得,四公主的意思应该是她在好好养病,请皇上您不用担心。”
梁九功帮忙翻译。
康熙啧了一声,又仔细研究了一下闺女的画,勉强接受了梁九功的说辞,然后道:“等回去之后,立刻就让她去上书房。胤?之前不是交过她一阵儿认字吗,怎么还是连封信都不会写呢?”
梁九功保持微笑,内心疯狂吐槽。
四公主才五岁,五岁!
说的好像皇上您自己这么大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了一般!
康熙提起笔也画了一幅画让人给丹卿送去,丹卿收到后仔仔细细研究了半天,然后不确定的问道:“汗阿玛这是在骂我呢?"
这画跟丹卿送去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寥寥几笔勾勒出康熙站在山上往下眺望的模样,而山脚下的行宫里,一个小女孩正在跳舞。
“他是说我自己乱折腾活该病了的意思吗?”
丹卿如是理解。
纳兰性德强忍住笑意:“皇上的意思是他在山上期盼着您早日康复。”
皇上也真是的,怎么跟四公主学着画画呢?
四公主哪里看得懂这画中隐含的意思!
ADED ......
真的吗?
她怎么看都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呢?
康熙,真的不是在故意嘲笑她的画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