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霖的消息从穆蓉到乔枫,最后口口相传,传到魏明耳朵里。
有一部西影厂的电影叫《叛国者》,跑到卫生研究院找演员,然后朱霖就报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她被选上了。
“也不是主角,而且还要耽误好几个月的时间,你说她图个啥。”
对于枫哥这个山东人,编制高于一切,他肯定是无法理解朱霖的选择。
但魏明知道,她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走得通别的路,她还是有一颗文艺的心。
这部电影,这件事倒是没有受到魏明这只花蝴蝶翅膀的影响,朱霖正式接下了她的电影处女作,一只脚迈进了影视圈。
魏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可惜,自己手上还有好几盘翻录磁带算是彻底砸自己手上了。
乔枫又道:“听说她很快就要去大西南拍戏了,这会儿已经从单位离开了,好在单位保留了岗位,回来还能接着上班。”
魏明笑笑:“她应该不会回去了。”
~
电影学院。
表演系老师马精武在去上课之前跟院长请了个假,《叛国者》的男主角就是他。
虽然电影要在这学期结束后才开拍,不过拍摄周期比寒假长,到时候他要迟一些返校。
院长钟敬之笑道:“没关系,到时候就让你们家李老师替你上课。”
马精武和妻子李苒苒都是北电表演系的老师,而且还都是骨干力量。
之后马精武去了一趟78级表演系的教室,说了一下期末考试的情况,这个班可以说是名人辈出,张铁临、张锋毅、周理京、谢园、方姝、沈丹苹、刘佳都是一个班的同学。
下课后,张铁临在食堂碰见了导演系的陈铠戈,他马上过去凑进去:“铠戈,你爸那部《牧马人》什么时候开拍啊?到时候能不能给哥们儿安排个角色啊,龙套都可以。”
陈铠戈笑问:“淫贼你演不演。”
“去你的,我张某人可是正派小生!”
食堂里满是快乐的空气,不过等陈铠戈回到家后他就快乐不起来了。
父亲告诉他魏明最终选择了上影的谢进导演。
这可把陈铠戈气坏了,有本地电影厂不选,却去抱人家上影的大腿,舍近求远,是不是有病啊!
而且学校很多人都以为他爸会成为《牧马人》这部热门的导演,现在可好,砸了!
这让陈铠戈感觉非常没面子,越想越气,直接粉转黑。
什么狗屁《理想》,不如他哥们儿北岛的《回答》,还有那个《远和近》也不如顾城新出的《一代人》。
“黑夜给我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么短,却如此有力,这才叫经典。
“魏明,我呸!丫就一农民!”
……
魏明还没找到校车队的刘师傅,就被平安叔叫了过去,并吩咐他:“准备一下办手续吧,你要变成燕京人了!”
“啊,这么快的吗!”魏明惊叹,毕竟入职还没过半年呢,作协他都还没加入呢。
魏平安开怀道:“接连几部作品影响力都这么大,你已经被北大认定为难能可贵的特殊人才,学校也愿意加快速度推进这个事,以后你的户口就落在北大了。”
也就是集体户口,除非什么时候他有属于自己的房产。
不过这会儿买房何其难,一是没合适的,寻找需要时间,二是钱也没存够,3000多块钱够买啥的。
“另外,准备一下复习功课,明年秋天图书馆系的函授班就要开了!”
魏明哀叹一声,能不能走后门啊,自己对那些歌曲影视剧记得贼清楚,可是数学公式是忘得一干二净了,看来只能暑假期间找小红给自己补补课了。
之后魏明接连进城跑了三天,毕竟北大太偏远,跑一个衙门就得一天时间,而且这还没办完,等寒假期间他回老家还有一道手续。
这也让魏明愈发渴望一辆高效率的代步工具,可以让他把可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比如阅读、上课、写作和女人这种更有意义的事。
~
“你想买摩托车啊!”正在维护爱车的刘文杰老司机惊叹了一句,写来钱这么快的吗!
“是啊,师父你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吗,用人民币。”
最后这句把老刘“找你那个红毛对象借外汇”的话堵死了。
他放下扳手道:“买那玩意儿可不容易,进口的要侨汇券和外汇,现在国产的基本都是供应给邮局和部队,尤其是邮局,好多都配上那个幸福250了,大红色特喜庆,你如果有这两方面的关系的话,倒是可以买一些淘汰货,然后换一些配件接着用。”
魏明倒是有部队的关系,还是空军的,不过这肯定挺难为人的,那不成挟恩自重了。
“就没别的途径吗?”
“那就非正规渠道呗,不过也得有南边的关系。”
比如柳如龙他姥爷,就是通过阿龙他爸搞来的那台铃木牌摩托,但现在阿龙他爸都进去了。
魏明叹了口气,那这样就只能等自己赚外汇了,所以还是回去写吧。
以后就算买房,外汇也会更有竞争力一些。
魏明最近看到一些相关报道,燕京城外流人员越来越多,78年一千七百多人,去年两千一百多人,都是以探亲、继承遗产等名义出国或去港、澳的归侨和侨眷,且多数未归。
这也就愈发凸显出《牧马人》正面引导的意义了,而魏明更关注他们走后留下的房产。
“等等!”
老刘突然想起一事。
“去年,就咱们不远的两个公社,四季青和中日友好公社派了些农民去日本交流种菜,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日本子的摩托车,我认识他们公社的人,回头可以帮你问问。”
“哎呀,那可太好了,师父你果然门路多啊!”
刘师傅摆摆手:“别抱太大希望,好东西谁舍得出手啊。”
“我就是求一个代步,破烂一些也没关系,能走就行,反正您帮我多打听,回头请您吃饭。”
随后魏明在图书馆泡到了将近五点钟,距离梅琳达离开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他得抓紧了。
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彪子过来给魏明送餐,顺便送来了一封来自魔都《故事会》的信。
然后彪子就跑去留学生的电视房里蹭起了电视看。
现在中央台正在播美国NBC的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一部科幻剧,对于现在文化生活极度贫瘠的国人来说已经是一道文化大餐了,并很快风靡全国大城市。
彪子和梅文化都已经沉迷其中了,每周才播一集,17集要播几个月呢,好在有重播。
可惜现在京城还没有卖蛤蟆镜的,如果有人去南方进购一些,回京肯定赚大发了,就是会有一定风险。
魏明打开何成伟的信封,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汇款单,450块,千字十元!
另外还有一份50块钱的是给柳如龙的插图稿费。
何主编果然敞亮,难怪《故事会》能做大做强。
他给自己发稿费,也就意味着《故事会》已经发行了。
……
魏明的家乡沟子屯。
在村小学,齐可修揣着一本杂志进了办公室,恰好跟胡秋阳老师碰上。
齐可修脸皮厚,不过小胡老师都不敢正眼看他。
果奔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影响力还在,小胡老师本来是想调走的,但她也就是一个代课老师,没关系没门路,最终只能继续跟齐可修在一所学校尴尬共事。
喝了口水,齐可修把怀里的杂志掏出来继续看,赫然就是《故事会》1月刊。
齐可修一边看一边感慨:“这个魏狂人写的太好了!”
上一期《故事会》他是从别人那里看到的,没想到还不错,小故事都很精彩,特别是那个《如此恋爱》,于是订购了这份杂志,今天一看,吸引力更强了。
尤其是那篇武侠《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年头他们能看到的武侠都是老古董了,难得出现一个这么有新意的故事。
齐可修甚至发出了:同样姓魏,还是人家魏狂人老师的作品比魏明接地气,他那写的啥啊,自己都不稀罕看。
然而齐可修看的正津津有味,看到小媳妇儿神兵天降,拯救了大丈夫,结果后面没有了!
“未完待续”,还得再等两个月!
等放学后,齐可修回家途中路过大队部,看到镇上的邮递员,而且座驾也从原来破旧的二八大杠换成了大红色的幸福250。
“老尤,可以呀,鸟枪换炮啊!”
“齐老师,嘿嘿,都是托政府的福,不过我们几个要轮着骑,明天我还得骑我的二八大杠。”
说完,邮递员老尤就轰隆轰隆地驶向村边,来到了魏解放家。
其他信件他直接放在大队部就行,但这家的要亲自送过来,还要送到正主手上。
毕竟这可是名震衡州的大作家魏明家!
魏解放看着老尤的摩托车也羡慕地打趣了几句,还问“你卖不卖。”
“解放大哥玩笑了,这可是公家的,对了,这个包裹是燕京魏大作家邮过来的。”
老尤把包裹递过去,又道:“还有啊,这里还有一封从香港过来的信,我打听了,咱家老太太是叫范尔秀吧,已经过世多年了,收信人是她,因为是香港来的您得给我签个字。”
老魏一愣:“啥玩意儿,香港?!还是给我老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