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乘以8……”
梅琳达按着计算器,好一会儿才得出结果。
她笑着对魏明道:“一共96块钱,四舍五入,你给100块就行。”
魏明和小查都很震惊,还能这么四舍五入的?!
先不说这大不列颠四舍五入法是否合理,魏明问:“可我听说你在外面卖五块钱啊,咱们是熟人,怎么到我这还涨价了,杀熟是吧!”
梅琳达:“五块钱那是人家自带空白磁带的价,我只负责帮忙翻录。”
小查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魏明:好家伙,一盘带净赚五块钱啊!
梅琳达又道:“你看我这磁带,都是友谊商店买的,MadeinAmerica,质量好,卖四块一点都不贵,再加上选歌翻录,又搭工又搭料,一共要你八块这可是友情价。”
好吧,一块钱的友情。
魏明双手插胸:“那你一次性录了12盘又是几个意思?”
梅琳达:“他们都说你有钱,我就想着,把有钱人的钱通过温和手段转移到我们这种穷人身上!”
魏明乐了:“让你失望了,我肯定没你有钱,而且这磁带也不是我买,我是帮别人买的,你搞了这么多,够她俩月工资了,人家肯定买不起。”
“啊!”梅琳达傻眼了,那岂不是要砸自己手里了,而且之前也没收定金。
魏明看了一下那些磁带,上面贴着便签,梅琳达还细心地写上了歌名。
“要不我拿两盘吧。”魏明挑挑拣拣。
“你还是全要了吧~”梅琳达抓着他的手,可怜巴巴道,“我,我可以便宜点!”
“哦,能降价啊,那还有得聊。”
最后他们以五块钱的价钱成交,魏明出了60块钱全部拿下,回头再慢慢出给朱霖,省的一下子给太多她吃不消。
梅琳达满意了,起码没赔还小赚。
魏明则摇摇头:“你这脑子以后还是别作买卖了,这些翻录好的你直接拿出去卖,六七块,七八块肯定也好卖啊。”
梅琳达眼睛“不灵”一下,她懊恼地捶了捶头:“对哦!”
另外魏明很好奇一件事:“你要这么多人民币干嘛,你不是很快就要回国了吗。”
梅琳达的留学生涯是两年制的,这学期结束就要走人了。
梅琳达道:“我想搞一笔钱,然后买些古董回国,一倒手,说不定就财富自由了呢!”
魏明瞪大眼睛,这洋妞竟然还想倒卖古董,估计是受到了那个鲁班锁的启发。
你是真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啊!宰洋人可是这行当里的经典保留节目了。
不过魏明还是给了她一个建议:“不要去小店买,可以去友谊商店或者荣宝斋买那些名人字画,可能现在价值不高,等中国人有钱了,那些东西在拍卖市场也就该起来了。”
比如近当代一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对于不懂眼,又想从这行赚钱的人,这是比较稳妥的,友谊商店经常可见什么齐白石、吴冠中的画,保不齐还能碰见明清画家的作品。
现在国家为了外汇,一些算不上国宝级别的普通文物是非常舍得的。
梅琳达听后又是眼前一亮。
“莱昂纳多,要不你陪我去买吧!你是行家啊!”
我咋就行家了,只能算是略懂。
梅琳达从那些钱里抽出一张十块大钞塞进魏明裤兜里,还塞紧。
她好会啊!
“行吧,等我有空陪你走一趟。”既然她这么有诚意,魏明就答应了,正好他也想进友谊商店看看,没老外带着可不容易进去。
小查主动送魏明下去,出了楼还要再送一段。
“有话想跟我说?”魏明有点紧张,她不是要跟自己表白吧?小查长得不难看,但也就中人之姿,不是自己的理想型啊。
查渐英扭捏了一阵后夸道:“你的《远和近》写得太好了,短短几个字道尽了人与人之间那复杂的关系,我觉得你写诗比写还有天赋。”
魏明松了口气:“谢谢夸奖,写诗不如赚得多,我还要买摩托车呢。”
搞定了相机后,魏明下一个目标是摩托车,这样进城就方便了,要不然每次去市里来回都要三个多小时,太浪费时间了。
小查撇撇嘴:“你总是这样故作市侩,那你以后再写诗能不能考虑《今天》啊,北岛都夸你这首诗了呢。”
魏明首先感谢了诗坛前辈对自己的夸奖,然后又道:“不过不好意思,参加文代会的时候我被《诗刊》主编威逼利诱,保证下一首诗给他们首发,而且作诗讲究灵感,下一首在哪我还不知道呢。”
“那你要不要来参加《今天》的诗歌活动?有很多你的诗迷呢!”
“不参加,时间可贵,我更希望拿来进行文学创作,今天邓奶奶还让我多写好作品呢,我感觉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
好家伙,拿邓奶奶来压人,算你狠!
小查无奈地打道回府。
而未名湖,另一个“小查”正捧着《燕京文艺》,反复品咂《远与近》这首小诗。
查海生是个安徽农村孩子,其貌不扬,个子小小的,但天赋高,今年才15岁就在一众复读生的残酷竞争中杀出重围,考进了北大法律系。
诗歌他是喜欢的,自觉也有些才华,结果第一次投稿就被《未名湖》刷下来了,而且听说还是被《理想》给挤掉的。
现在包括《未名湖》在内的全国十三所大学文学刊物要联合办一个叫《这一代》的杂志,他又想投稿了,而且还费尽心思写了好长一首诗,也有五六百字呢,主题就是人和人。
结果今天看到了《远和近》,同一个主题,区区二十多个字,比自己几百字说的还要透彻!
简直当头棒喝一般告诉他:你不是这块料!
于是今晚査海生把诗稿烧成灰烬,葬在这未名湖畔,然后回宿舍就捧起法学课本专心看了起来。
11月的《燕京文艺》刚发行几天,因为没有《二牛》这样的话题大作,所以热度不算太高,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魏明这首小诗,在诗歌爱好者群体里引发了广泛讨论。
而且因为短,所以更容易传播,像凯子哥那样能完整背诵《理想》人的不多,不过是个人就能全文背诵《远与近》,并引以为傲,互相攀比。
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门岗前辈,在早上看到天上的云朵时都能扯上几句。
“你一会瞅我,一会瞅云,我脚的你瞅我时贼拉远,看云时又贼吉尔近!”
“同志,你这是念的魏明先生的《远和近》吧!”
一个手里夹着公文包,看起来有些干部气质的年轻人打断了门岗大哥的诗兴。
“是啊,你哪位啊?”
“哦,我是魔都《故事会》杂志社的副主编,我叫何成伟,是魏明先生的朋友,特意来拜访的,请问他在吗?”
“哎呦,何主编,我在啊!”恰好魏明从门岗室里出来,正要去图书馆呢。
今天上午不去文代会了,又是开会,还是下午再去吧,晚上有节目,反正他是编外的,更随便一些。
何成伟紧紧握着魏明的手:“最近来燕京开会,想着《故事会》11月刊发布了,特意来拜访你,顺便给你送上一本。”
“哎呀,太感谢了,”魏明笑着接过,“你开什么会啊,也是文代会吗?”
何成伟的面部肌肉顿时抽了抽,一个“也”字用的妙啊!
“我算哪根葱啊,哪有资格参加这种盛会啊~”他忙摆手,眼神惊异地看着魏明,不过很快又释然。
《鸭先知》《理想》《二牛》每一篇作品都在全国掀起讨论热潮,虽然年轻了些,但被邀请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知道了这件事,何成伟就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事了。
何成伟只是告诉魏明在他那些理论的指导下,读者反馈特别好,昨天还加印了一次,创造了今年的发行量新高。
“尤其是你那篇《如此爱情》,在魔都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反馈。”
“哈哈,那就好,读者喜欢是最重要的。”
“嗯嗯~”
何成伟最终也没有把约稿的事说出口,一个闪闪发光的文坛新星,自己要拉他涉足通俗文学,他自己都觉得那是文坛的一大损失,是罪不可恕的。
然而魏明心里却没有那么根深蒂固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壁垒,更何况自己有分身啊!
看着目录页上《如此爱情》后面的“魏狂人”,魏明微微一笑。
何成伟虽然没提,但是在文代会上遇到夏梦女士的时候,魏明就冒出了一个想法。
等中午回到宿舍后,彪子乐呵呵翻看着《故事会》,他觉得这本杂志比《燕京文艺》更适合自己。
这小故事看着多有意思啊,尤其是那个《如此爱情》,咋还有这么傻的人啊,男女都没搞清楚就跟人家搞对象,哈哈哈。
彪子正乐着,魏明突然对他道:“对了彪子,你之前说过你小时候离家出走的传奇故事对吧。”
“嗯啊,咋了?”
魏明:“我突然觉得,这个故事很适合写成武侠啊~”
“咚!”的一声,彪子从床上坐了起来,顶到了梅文化的床板,把梅文化吓得一鸡灵……
……
(1000首订加更!稍后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