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决定
我骑着马独自走在返城的路上。
失落、无助、仿徨地心情弥漫在心头,总觉得将士们的表现让我失望了。
在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军队都会畏战、惧战,只有秦汉的军队才会闻战则喜,不打仗反而不高兴。
之前,我的一系列举措已经保障了前线将士的利益,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但没想到的是,这反而引起了留守部队的不满。
但是他们说的也没错,我也理解,但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呢?难不成从前线换上一支部队,让金陵大营所部顶上?这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主公!”以王强为首的明卫迎面而来。
刚才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我并没有带上他们一起出来,没想到让他们担心了。
“主公,大营那边出什么事了?”王强关切地问道。
“哎,金陵的将士们想要上前线杀敌立功,因此大闹了一场!”我不禁叹了口气。
“主公,这有什么?您就让他们去呗!”王强满不在乎地说道。
“呵,说来轻巧,他们上了,金陵这边由谁来留守?”我立马反驳道。
王强一想也对,就立马闭口不言了。
原本颇为机灵的王强,自从当了明卫统领以后,也变得“蠢笨”了。估计是考虑的问题多了,责任也重了,反而没以前的那股机灵劲了。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对啊,我可以问问子布啊!”我一个机灵,立马神采飞扬起来。
“走,去刺史府!”我招呼一声,然后策马扬鞭,在大道上奔驰而去,引得行人纷纷避让。
我没管一众明卫,而是径直来到刺史府门前,翻身下马,也没有让人通报。
一众守卫看到我也不敢吱声,全都低着头。
我径直走进张昭的书房。
张昭正在办公,听到脚步声,连忙抬起头来,看到是我,不禁有些愕然。
“主公?您怎么来了?”张昭有些惊讶。
“子布,刚才军营里出事了,将士们全都嚷嚷着要上前线杀敌立功,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此事?”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因为事出突然,身为刺史的张昭还不知道刚才军营里发生的事情,所以有些不明所以。
于是,我便将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向张昭叙述了一遍。
张昭听完,不禁皱起了眉头。
“主公,作为将士理当服从命令,朱休穆作为主将,没有约束好自己的部众,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应该受罚!”张昭总结道。
“可问题不单单是将士们,而是包括朱休穆在内,一众留守将士全都想要上战场,我又如何能够罚他?”我有些无奈地说道。
“主公的新政确实没有保障到留守将士的利益,也难怪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了!”张昭想了想说道。
“子布你的意思是,再出台一些保障留守将士利益的政策?”我连忙问道。
“主公说的是一个办法!如今的扬州加上江夏,有人口近一千二百万,青壮数量不下二百万。义务兵役制度要求,凡青壮都可以参军,但也不可能组建二百万大军!否则的话,难道让老幼妇女来种田?
正常情况下,军队分为正规军,也就是机动兵力,以及边防军和地方军队组成。
如今主公的军功、抚恤、退伍制度,保障了大部分将士的利益。比如正规军,如今正值乱世,根本不缺让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连三江军区、淮南军区、山越军区,将士们都有立功的机会。可唯独咱们的大本营,守卫建业、丹阳、吴三郡的将士,何来战事可言?如此一来,咱们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他们岂不是享受不到?”张昭分析道。
听了张昭的分析,我的内心也平静了下来。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感觉确实是政策上存在着纰漏了。
“那该如何弥补?如何解决此事?还请子布教我!”我是真没办法了,对着张昭直接长揖到底。
“要想解决此事,昭倒是有三策,可以提供主公作为参考!”张昭想了想说道。
“还请子布教我!”我再次作揖,恭敬地求教道。
“一,轮换。每隔半年或一年,将留守部队与主力部队中的一支进行轮换,确保各部将士都有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机会。如此一来,也能确保金陵这边留守部队的战力!
二,启动去年主公所说的军饷制度,但是只给留守部队发放军饷,让他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三,取消吴越军区,只在金陵和各郡留下一批郡兵。”张昭一口气说道。
“第三个办法也不行,虽然是郡兵,但万一他们也想上战场呢?这样岂不是无解,并且没完没了?我看第一和第二个办法倒是可以。”我回答道。
“主公采用哪一策都可以,昭并无意见,全凭主公做主!”张昭说道。
“我再想想,再想想!”我嘴里念叨着。
张昭也不再搭理我,命人为我上了一杯茶,然后继续手头的工作。
我搬来一张靠背椅子,然后一屁股坐下,开始思考起来。
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张昭也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我才终于有了决断。
张昭自忙完工作后,就一直在喝着茶,静静地陪着我,见我有了些反应,知道是我想好了。
“看来主公已经有了决断!”张昭微笑着说道。
“不错!子布,我决定了,三个办法全部采纳!等到秋收后,让顾元叹把金陵的城墙修建起来,然后组建一支建业郡兵。取消吴越军区,朱桓所部并入江东军团。矿厂、船厂、工坊、兵工厂等设施的留守部队,暂时由沈攸所部负责,并擢升沈攸为校尉。留守部队与前线主力,进行一年一轮换,并在留守期间发放军饷。不,全境所有郡兵、县兵都要发放军饷!”我对张昭说道。
张昭就静静地听着,也没有立即给出他的意见,而是在思考什么。
注:汉代承袭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辅佐太守管理郡兵。中央有南﹑北军。汉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