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屎
腊八过后,北京城再次繁忙起来,不光是宫里在掏冰,有地窖的也来掏,到了夏天就可以拿来卖钱。杀猪宰羊备年货,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会下凡巡视,所有人五更起床,焚烧香火纸钱迎接,这时候灶王爷和灶君娘娘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们要向玉皇汇报情况,到了年三十这天,则是恭送玉皇返回天界,迎接灶王爷夫妇二人回家。
等增敏学和郑和两个人到京之后,朱瞻基把他们两个请进宫里。
“郑大人,倭寇现在还多不多?”
“皇上,倭寇又不会自动消失,加上倭国控制不力,肯定是有的。”
“那就尽可能地剿灭他们,大明的劳力可是很匮乏的,在对马岛设军港,对往来船只进行监视。”
“现在金州来往的朝鲜和倭国的商人很多,导致丝绸价格大涨。”
“丝绸什么价格,他们能卖给大明什么货物?”
“一百斤三百两银子,以前顶多一百两,朝鲜国有各种布匹,药材,皮毛等,倭国有扇子和各种钢刀。”
“加上关税也不便宜,那一年关税有多少?”
“有二十多万贯了。”
“也不少了,想想一把刀才几贯钱,一万把刀也买不了多少丝绸吧,差不多一万斤?”
“是这样子。”
“朕自登基以来,也是费尽了苦心,才办成了几件事情,成天忙于案牍,但是很多事情都没有能够落实下去,很不满意啊,朕没有父王那么宽心。你们都知道朕恨不得天下的钱财源源不断,哪里还有施出去的道理呢?”
“天下税粮本来就不多,遇到打仗和灾害的时候,那就更紧张了,臣支持皇上的做法。”
“朕的想法你们也也知道,田地毕竟产出有限,而且靠天吃饭,大家都吊在这块肉上面,现在的茶酒税一年三千多万贯的税收不好吗?
京城作为首善之地,商业肯定是首选的,辽宁那就是炼铁、造船、药材、马匹、海产等等,南方就是丝绸,这些不光是养活人那么简单,它是赚其他国家的钱。
现在很多的官员都不懂得这个道理,比如说造船,大家都来买船,才有可能造出更快更好的船,培养出更多造船的人才。又比如说,你也造瓷器,我也造瓷器,你的人有多少?我们光景德镇就有十万匠师。
是不是这个理?”
“这个没有错。”
“这个先且不说,最根本的还是粮食,每年种出的粮食都不够吃的,又哪里来的人去做别的事情呢?
朕这两年来,老是不得劲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想着自己确实不怎么会管理,除了派人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那皇上打算如何解决呢?”
“还是要靠农场和肥料,压榨豆油还是要搞起来,豆饼可是很好的肥料,另外朕听说有些海岛有大量的鸟屎,是上等的肥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郑大人,你知道哪里有吗?”
“这个,还真没有注意到,皇上确定鸟屎很好用?”
“朕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洪保他们刚刚从那里回来的地方,那里是个天然的渔场,吸引了大量的飞鸟繁衍,由于干旱少雨,长年累月下来,鸟屎就堆积成山了。”
“如何是这样的话,倒是一个良法,那地方也是没有什么人居住?”
“应该是无人之地,无主之地。”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皇上,光是挖这些都要大量的人手吧?”
“是啊,是啊。”
“那么远的地方,恐怕没有人乐意去。”
“嗯,这正是朕要说的地方,好多事情,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人不理解,还有很多的困难,所以难以实施。
朕打算效行皇爷爷之法,比如召集一些人手来编书,从而发现人才,并重用之。
另外朕打算派出专人负责钦差某事,一件一件地落实,朕实在是拿捏不住。”
“皇上这种想法可能不好,我在西洋听过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想别人的,别人就怎么想你。”
“是啊,朝廷上都是元老重臣,都是忠于皇上的,有时候着急也没有办法。”
“这些朕都知道,再说,也没有那么多人才供朕来驱使啊。”
“郑大人,大报恩寺差不多完工了吧,朕出钱,尽快把这个工事了结了吧,老是拖着也不是个事。”
“怕是要征劳役了。”
“只要不当误农事就行,也可以雇工相结合,寺庙就不要给田了。
听说你很想去麦加去朝拜一番?”
“是。”
“没事,等海军方面安排妥当,就可以去看看嘛。”
“臣请为太后,皇上诸位娘娘,皇子们祈福!”
朱瞻基任命郭璡为中央银行行长,今年也有五十七岁了,身体也挺硬朗的,看起来还可以干很多年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八,基本没有什么公事,从祭天,拜太庙到举行正旦大会,然后就是放假,赏花灯,看大戏。一些收到诏命的夫人也进宫行礼庆贺。
今年的大剧院新戏有《西厢记》、《定军山》,《西厢记》算是大剧院第一次演出,是元朝王实甫所作,广受老百姓欢迎。
冬季瓦剌部落是在河套地区放牧,同时派遣使者进贡了一千匹上等的好马,朱瞻基则赐予茶叶和烈酒等,并让其在兴和处交易。
今年,分给大家一些白糖和红糖,小孩子则是白色的椰子糖。
他也接着机会好好地休息一下,来到南湖大酒楼的游泳池里畅游一番,池子很大,水温也不是很低,主要是他很想玩水,连夏天都没有来,他等不急要补回来。
之后,又到郑坝村骑马,在宫里面带领大家玩礼花,又看了一场《定军山》,下了几盘象棋,算是过了一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