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的沸腾,杜甫
朱雀大街的沸腾,杜甫
即便所有的物品都有马车拉运,也连续行进两个月时间。
一路上,除了枯燥的赶路,就是路过郡县的官吏前来拜见。
只要队伍停下休息,李瑄心平气和,与地方官吏攀谈,没有因自己王爵的身份,而轻视七品县令。
普通官吏中,有操守的人亦有不少。
八月一日,天高云淡,万里晴空碧蓝,如新生婴儿的脸蛋一样纯洁无瑕。
在这美妙的天气里,李瑄来到咸阳驿。
长安已经知道李瑄的队伍到达咸阳。
这种彰显赫赫武功的事情,李隆基怎么会不炫耀一下呢?
他下诏让李瑄在咸阳等候,仪仗队和羽林军,已经在赶往咸阳的路上。
沐浴更衣后,李瑄出驿站。
咸阳驿站是大驿,不论是中转货物,还是良马数量,在大唐的驿站中都名列前茅。
“拜见天水王!”
见李瑄出来后,驿站的驿长连忙向李瑄一礼。
驿长是驿站的管理者,也称为“侯吏”。
“今年春天,圣人下诏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考。阁下在官道上,觉得参加常科多?还是是制科者多?”
李瑄向驿长询问道。
每年秋冬之季,是文人士子汇聚长安,参加科举的时候。
科举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常科,每年定期举行。
一种是制科,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时间暂定。
今年很特殊,除了常科需要正常举办以外,还出现制科。
天宝六载的干支为丁亥猪年,是以常科为丁亥科,在九月十五日举行,由礼部侍郎主持。
而制科推迟一个月,于十月十五日,既是由皇帝制定科目,往往由宰相主持。
“回天水王,当然是常科人多,人才都会去常科,文人谁不向往成为进士呢?”
驿长笑着向李瑄说道。
他之前去过长安,每年九月,九曲之内,麻衣如雪。
这些都是为常科而奋斗。
“也是!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百年来士人的心愿。”
李瑄微微点头。
虽然制科是皇帝下令召来,考中都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官职,但和进士科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常科要层层选拔。
制科也不是谁都能去的,官员和布衣主要觉得自己有自信,均可自荐应考;另外公卿推荐也可应考。
在开元天宝年间,很少有通过制科,而身居高位的人。
但开元年间的宰相,有三分之二都是进士岀身。
高宗宰相薛元超晚年感叹人生有三恨:一为不是进士及的将领掩盖。
李瑄的事迹,让麾下将领沦为陪衬,不论走到哪,都是聚焦的中心。
依然是无数的少女爱慕,少年仰慕,不可自拔。
特别是在常科、制科先后开始科举,使长安汇聚天下的文人士子。
有的文人士子感叹,他们还未开始入边塞,李瑄就将军功立完。
李瑄把吐蕃和回纥打得老老实实,现在想跟随李瑄,也已经晚了。
边境无事可图,只会白白耗费青春。
在光行坊的巷口,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目光好奇地看着李瑄慢步行走在大街上。
古往今来,多少名将终其一生未达到这样的荣誉?被李瑄在及冠之年拿下。
饮马黄河源头的意义,远大于封狼居胥。
“此次制科,我必拔得头筹。”
男子握紧拳头说道。
“杜二,你要有本事,就去参加常科。即便制科得官,也会被进士看不起。”
旁边有一人调侃这名男子。
而这名男子,名杜甫。
他从小在洛阳长大,接受良好的教育,继承祖父的思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在小小年纪就有非同一般的才华。
但杜甫从小就领悟不能固步原地,要走出家乡,观看山河。
十九岁出游郇瑕,二十岁漫游吴越。
然后回洛阳参加乡贡,可惜落第。
杜甫没有沮丧,在齐赵之地继续长达五年的漫游,诞生许多名作。
回洛阳与司农少卿的女儿结婚后,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携手漫游梁宋,再游齐地。
与李白长时间相处,杜甫知道李白仕途不如意,知道长安贵族的浮夸奢靡,排除异己,但杜甫不为所动。
当李隆基下诏通一艺者至长安后,杜甫向妻子道别,马不停蹄地来到长安。
“我的赋堪比汉代杨雄,我也有曹子建那样的才华。制科通一艺者申报,我赋诗文,谁又能敌呢?”
杜甫对制科十分自信。
上一次进士落第,也只是落在策文上。哪怕落第,他也坚持自己的策文思想。
所以他不想常科,准备制科一举拿下。
长期对大好河山的游览,使杜甫才三十多岁,就已经到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
“杜二,你好生轻狂!”
周围的人都觉得杜甫异想天开。
这家伙怎么跟传说中的李白一样狂?
不过杜甫确实有狂的资本,二十来岁,写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还有不久前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又如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般。
意气风发的杜甫认为自己一定能位极人臣,挥斥方遒。
这些诗歌无一不显露着杜甫的自信与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