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罢相
李适之罢相
夺麦之战,除了吐蕃主将逃跑,可谓是大获全胜。
一般野外战斗,主将不想死,很难擒获。即便全军覆没,主将往往能逃脱。
从今以后,吐蕃人再想把积石军屯区当成“吐蕃麦庄”,就要好好掂量一下。
李瑄下令打扫战场。
包括车子,吐蕃士兵散落的刀、矛、箭矢。
被射死的牦牛、战马也放在车上,皮革可以用来制作甲胄,肉可以犒劳参战的士兵。
一切收拾完毕,李瑄下令回积石军。
毕竟这里“名义上”是吐蕃的国境。
夜半子时,骑兵们回到积石城。
积石城外的战斗也已经结束。
唐军步兵团团围住,吐蕃骑兵几次冲击无望,接连被死伤后,最后有一千吐蕃士兵投降。
再坚强的勇气,也比不上被主将抛弃的绝望。
在赞那率兵逃离时,被围的吐蕃人就已心碎。
翌日一早。
积石城内外,飘荡着马肉和牦牛肉的香味。
特别是马肉,士兵们吃几天都吃不完。
大热天的,很快就会腐烂。
达化被屠城没几年,这附近又无百姓。
想送给其他军,时间也来不及。
只能督促士兵们一天三顿都吃马肉。连积石军城中的奴仆,都被允许吃马肉。
“张三,此次陌刀之战。领会到什么了吗?”
吃牦牛肉的时候,李瑄询问张兴。
昨日张兴陌刀战,李瑄看在眼里。
勇力、勇气,张兴都具备。
但最终阵形却乱掉。
虽然那时已经奠定胜势,但这着实不应该。
当然,李瑄没有责怪张兴的意思,这是张兴事的衔,就是宰相,可以进入中书门下堂。
但兵部尚书,现在是李适之兼任。总不能请李适之让出兵部尚书给他吧?
“皇甫帅可以静等……”
李瑄没有明说。他有预感,李适之会觉得自己上将之势已至,提出罢相。
皇甫惟明也不好多问,心中却无尽遐想。
“皇甫帅,我明日要到安乡郡,请您批准!”
李瑄又向皇甫惟明请求道。
“那是自然。不过七郎所带回的一万一千匹战马,不会再带走吧?”
皇甫惟明知道李瑄要正式到陇右群牧使的任上。但陇右新得战马,他不愿意交出去。
“俘虏吐蕃的一万一千匹战马,皆划入临洮军。末将准备将临洮军打造成骑兵,方便主动出击塞外。”
李瑄向皇甫惟明回答道。
“也好!”
皇甫惟明点了点头,战马只要能留在陇右就行。
……
长安,左相府。
“七郎又立下大功,圣人今日告诉我七郎可为上将……我也该罢相了。”
李适之下朝后,喝着酒对长子李霅说道。
“父亲,七郎不足十八,便至上将。这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啊,您罢相是何意啊?”
李霅不解地询问。
“盛极必衰,家族也是如此。别看我们家族多么荣耀,摔下来的时候,会一落千丈。我若是不罢相,我们家族最多光芒三年,还会产生祸患;我如果罢相,以七郎的智慧,可以延续数十年的光耀。”
事到如今,他没必要隐瞒儿子们。
只要有李瑄在,即便失去门前牌匾上“左相”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敢不尊敬。
“圣人应该是不会同意您罢相的。”
李霅似乎明白什么。但李适之现在如日中天,深得李隆基宠信。如果突然提出罢相,李隆基不一定同意。
“因病罢相,自古正常。”
李适之装病,心力憔悴,不能理政,李隆基不会不同意。
还有可能因李适之罢相,将李瑄进拔为上将。
“父亲什么时候上书。”
李霅问李适之。
正是因为李适之是宰相,才显得他们尊贵。父亲主动辞向,李霅心中还是有些不适应。
但他知道父亲说的话在理。
七郎太能干,迟早能再立门楣。
“等七郎的信件来!”
李适之知道李瑄嗅觉灵敏,一定会在这个时候,寄来信件。
过几天后,罗兴驭四马回长安,将李瑄的信件,和李瑄的话带给李适之。
李瑄告诉李适之,如果要罢相,圣人必问他推荐,这个时候只能推荐韦坚。况且李适之还欠下韦坚一个承诺。
韦坚在经过广运潭盛会、刑部大案后,拜相之势明显。再有李适之推荐,有九成机会拜相。
还有皇甫惟明。实际上王忠嗣威望高于皇甫惟明。但无缘无故调走皇甫惟明,李隆基肯定要补偿一下,李适之稍微暗示一下,就能将皇甫惟明提拔为兵部尚书。
他们都是右相的死敌,让他们继续与李林甫战斗。
“七郎说如果群臣因七郎年纪小,而阻止拜上将。请相公去找高翁说出这句话……高翁欠七郎一个人情!”
罗兴转述一句话给李适之。
“老夫明白了!”
李适之赞叹爱子的远见,竟能让高力士欠下人情。
是夜,李适之一夜未眠,他要将自己弄得很憔悴的样子,去见李隆基。
在不断流泪的烛光下等待,他想饮酒,在刚拿起酒杯的时候,又将它放下。
酒就像他的相位,谁都抵住诱惑?
饮中八仙,终于忍住未饮酒。
他回忆自己这段时间的风光无限。
天宝元年拜相,天宝三载辞相。
虽没登到首席,但人生有几人能如他一样?
最让李适之欣慰的是令他逢凶化吉的麒麟子,他心甘情愿放下天下权柄,为麒麟子铺路。
“七郎的功勋太大,会不会功高震主呢?”
李适之也一度考虑这个问题。
自古功高震主,没有几个好下场。
“我相信七郎心中有权衡……”
最终,李适之选择相信李瑄能完成他的遗憾,执政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