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贝多芬的公开发行的三十二套钢琴奏鸣曲贯穿着他的一生。
一个带着渴望从波恩来到维也纳的年轻音乐家,初入社会,面对一片繁花似锦,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理解。
他努力创作,但并没有立马得到风潮的青睐。
随后便是八年蛰伏,或许每一个成功背后都离开这样一段时期。
必须停下一会儿脚步,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
在第七首之前,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钢琴技术高超,但在作曲方面还显生涩稚嫩、作品中不时出现海顿莫扎特影子的路德维希。
直到第八首悲怆。
这首以独特戏剧效果着称的钢琴作品一经问世,路德维希化身贝多芬,在艺术之都拥有了一席之地。
从1792到1800,八年隐忍,八年奋斗,随着月光降临,三十岁的贝多芬成为了维也纳公认的音乐大师。
如果悲怆和月光代表着一个毛头小子从初出茅庐到名誉天下,那么告别和暴风雨就代表着一个成年人对社会的思考。
人到中年,贝多芬的作品也趋向于成熟,追求更宏大的结构和主题表达。
此间问世的作品中,人们将告别暴风雨和热情称为贝多芬的中年三部曲。
所以暴风雨和告别都悉数登场了,那么又怎么该漏掉热情呢。
钢琴旋律如火一般的勾勒着饭后的餐桌,李安已经坐到了客厅的钢琴前。
他背对着镜头,双手隐于身前,于是无从考证此刻的音乐是否来自他正起伏的身躯。
然而考证已无太多意义。
空无一人的餐桌上,只剩一片沉默的残羹剩渣。
关于生活与梦想,有的人说的多一些,有的人做的多一些。
次于沉默,最接近于表达出不能表达的,就是音乐。
赫骨利的话在这刻像是对银幕构图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现场观众情绪的精确描述。
那道纤细的身影走进画面将桌上的残餐碟碗快收走。
镜头没有随之离去,片刻后,画面隐约传来碗快落入水池的碰撞音。
人们仿佛在下一秒看到了水龙头被拧开的景象。
生活的噪音和音乐的乐音交织,为冬日的都市夜色点燃了一丝别样的光彩。
画面一转,一路夜色风光从观众的眼前疾驰而过。
一行字幕出现。
‘晚饭后到睡觉前,李安通常会根据情况练习一到两小时钢琴。’
再没有过多介绍,镜头最终定格在茫茫夜空。
直到热情第三乐章的钢琴旋律也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曲子不该在这里结束,观众们也没有听够。
然而李安的一天确实就这么过去了。
太平静了。
平静到甚至有一些观众觉得好像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就这么结束了。
心里空唠唠的。
总觉得好像少了一些画面,哪怕再来两行字幕也好。
大屏幕不受人为意志的操控,渐渐的暗了下去,连同整个音乐厅都隐如一片幽暗的沉寂。
面对这沉寂,每个人都想说点什么,但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或许,最后的最后,能再响起一点音乐就好了。
忽然,大厅里接着刚才令人振奋的旋律继续奏响。
灰暗了约五六秒左右的屏幕上,随着音乐再次出现一行字幕。
‘次日一早7:00。’
画面亮起,从电梯间开始。
电梯距离一楼还剩二十四层,当那只熟悉的手腕举起看表,台下仿佛一瞬被这一幕将内心填满。
新的一天又来了!
李安登上一辆公交车。
镜头切至愿景,蓉城音乐学院的大门出现。
李安穿过大门一路走向红楼音乐厅,沿途一张大家不能再熟悉的音乐会海报。
‘距离李安人生中的第一场个人音乐会还有十一个小时。’
看到这行字幕观众们甚至产生了一种自己也在这幕影像中的感觉。
跟着李安的视角,观众们走进空无一人寂静无比的音乐厅,一步步走上舞台,走到了聚光灯下的三角钢琴,然后弹起手,跟着此刻耳边的音乐弹了起来。
战斗般的钢琴旋律鼓舞着每一个人!
镜头渐渐拉远,一身黑色礼服的李安出现在画面中。
现场的舞台围绕着大屏幕,大屏幕里的舞台以李安为中心。
这一刻,李安坐在钢琴前如洪流一般汹涌。
他双手化作巨人的铁锤,将热情第三乐章的主题扔进烈焰中进行最后一次冶炼。
“当当当!
”
暴风雨没有来临的那最后一声怒吼在这一刻来临了。
千锤百炼的音符被敲打成碎片,伸张着,扩张着,仿佛要在那漫无边际的长河中硬生生的开辟出了一条能走的路。
千万呐喊声中,钢琴前的身影渐渐的像是蒙上了一层澹澹光泽。
激烈的音乐,昂首的姿态。
生命不熄,音乐不止。
终于。
音乐在时间中重组。
贝多芬音乐穿透二百年,降临在这块舞台,照耀在人们的头顶。
钢琴的声音越来越小,如丝似缕,观众们已经听不清钢琴在弹什么了。
像是在演奏人生是一场断舍离。
像是在演奏生活并不残酷,也并不完美,也绝不平庸。
像是在生命短暂,必须努力生活。
像是在雨过天晴,仰望彩虹时请别忘记脚下的泥泞。
直到换画面上只剩下李安依旧不知疲倦的对着琴键飞舞着十根手指。
‘返场曲’
‘文晓导演作品’
“哗——”
安静的掌声在逐渐亮起的大厅里轻轻响起。
像是看了一场音乐会,又像是看了一场写生纪录片。
很满足,但遗憾的是结束了。
无论如何都结束了,每个人都清醒的知道,接下来不会再有什么意外惊喜出现了。
这场音乐会给台下带来的惊喜已经够多了。
尽管如此,不少观众依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人在想被明天一早七点闹钟唤醒的李安老师要去给哪个孩子上课,又或是会练习些什么样的新曲目。
陈璇眼熟的那名男子随着掌声呻吟般的轻呼一口,他庆幸自己这躺不远千里的蓉城之行,哪怕推掉了一场重要邀约。
和所有观众一同,安静的看着大屏幕上的字幕走到最后。
‘配乐:李安’
‘贝多芬第七钢号D大调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贝多芬第十三号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片段)’
‘贝多芬第二十三号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
‘贝多芬第二十五号G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这令人熟悉的排版格式莫名的给人一种预告的感觉。
最后,画面重新回到舞台。
李安从钢琴前站了起来,转身向着音乐厅的后台走去。
直到他消失在镜头中,这时观众们才注意到一枚旗帜就悬挂在后台入口的上方,上面印着蓉城音乐学院的火红色校徽。
这一幕像是说了些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说。
总之画面刚好停在李安走进后台大门。
‘未完待续’
字幕一闪而过,屏幕接着彻底黑掉。
未完待续?
观众们又不澹定了。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谁也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反转。
现场哗然再起。
-
控制室。
“怎么样,什么时候开下一场?”
终于结束了,傅天鸣如释重负,总体来说今天的音乐会按照三人的预想顺利结束了。
看情况还挺成功,所以他已经迫不及待的筹备下一场了。
前天夜里,李安录制完四首插曲作品片段,傅天鸣也不知道从哪就说起来了,说干脆做一个贝多芬全系列的钢琴音乐会算了。
三十二首曲目,一场四首,刚好八场。
当时李安也有那么一点点得瑟,点头说了个行啊。
现在再听对方提这个,他只觉身体传来的疲惫加倍。
开音乐会实实在在一体力活。
开心吗,开心。
快乐吗,快乐。
累吗,很累。
不过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至于下一场。
“再说再说。”
即便真的要开,怎么的也得等到几个月以后了。
眼下等着他去的做的事太多,再说这次学院给掏钱,下次谁给他掏钱。
目前这个阶段要让他自己掏腰包开音乐会,那他宁愿向贝大爷学习一番,先蛰伏个三年五载再说
今天这场音乐会开的再成功,也不是他眼下的工作。
彩虹虽美,但也得脚踏实地去走好眼前。
那句话并不是他为了刻意去为音乐渲染某种色彩而写的鸡汤,那就是他真实的想法,也一直是他的行事风格。
换个俗一点的说法。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两人说着走出控制室,朝着前场的掌声走去。
“反正节目预告都打出去了,咱可不能欺骗观众。”
李安忽然停下,“打住,怎么成咱们了。”
傅天鸣一乐:“怎么的,过河拆桥啊,为了让大家认识你,我们家晓晓这两天一夜可就睡了不到三个小时,你看刚才给累的,哈气都打不出来了。”
李安盯着傅天鸣,短短几秒钟里他思考了很多问题。
傅天鸣挑着眉不做声。
两个人从认识到此刻,之间的气氛还没有这么安静过。
片刻,李安点点头,“走走走,上台了。”
傅天鸣站着不动,“不行,你给个日子,两个月还是三个月。”
李安眉头一皱,怎么还耍起赖了,“这我怎么给你一个明确的时间,曲子我都没练下来呢。”
“半年。”傅天鸣的表情忽然凝重起来,“李安,你不渴望舞台吗?”
李安一愣,不得不说这话直接戳中了他心里的那个点。
尤其是在刚刚不久他终于体验到了那种站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滋味。
的确让人沉醉。
“你渴望舞台,我渴望写一部音乐故事,你有对钢琴音乐的独特理解,我有一根写不断的笔。”
“所以我们一定能做出一套经典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不止如此,巴赫,莫扎特,李斯特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想到这些我就很激动你知道吗。”
傅天鸣一口气说完这段话,深呼一口,“李安,当我知道有你这么一个人要开这么一场音乐会的时候,我心里的想法就是我可能终于等到我的同类了。”
“我们是一类人。”
“所以来吧,钢琴老师。”
傅天鸣伸出了右手。
李安没有让对方多等一秒。
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忽然李安到吸一口冷气,“疼疼,别扯我胳膊,松手。”
傅天鸣忙松开手关问道:“什么情况。”
李安苦笑着解释了一下悲怆的舞台事件。
傅天鸣一听还有这事,再一想悲怆后面李安又连着弹了两首,这得遭多大罪。
“要不一会你坐着吧。”
李安:“不行,坐着怎么谢幕,也站不了一会了。”
-
返场曲结束,也就意味着音乐会马上没有别的内容了。
作为演奏者,李安必须再回到舞台与观众谢幕。
开场的致辞由是傅天鸣说的,最后的总结就由他亲自来吧。
走上舞台接过麦克风,他环视一圈,刚才还略显吵闹兴奋的大厅顿时安静了下来。
就像短片中的钢琴老师从银幕中走出来了一样。
可下一秒他自己就露了气,面对如此安静的场面,他忍住腼腆的笑了笑。
他这一笑,掌声又响起。
“谢谢。”
掌声更响。
“谢谢谢谢。”
这次胆子大的同学都敢提问了。
直到他咳嗽了一声。
关于这场音乐会,李安想说的大都留在了舞台上和指南里,所以他没有再提及太多音乐会本身。
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和大家聊了聊贝多芬音乐的人文力量。
五分种不长不短,刚好足够他以一个钢琴演奏者的身份像大家描述他所看到的贝多芬。
“一位平凡的乐圣。”
借用指南里大家已经读过的那句话,最后他对本场音乐会做了一个收尾总结。
“我们并不想引用过多的贝多芬的音乐,或是模彷他的风格,而是想在他的材料中找寻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
“我想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贝多芬,他不是一位孤立的西方作曲个体,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
顿了顿。
“这个尝试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说到这,刚才台下提问的同学又忍不住冒出了声。
“李老师,下一场什么时候啊?”
面对这个问题,这次李安还是咳了咳嗓子。
“具体我还不方便透露,不过曲目大家都看到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在微信里关注一下傅文说这个公众号,如虎傅翼的傅,文韬武略的文,关于贝多芬专场音乐会的后续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在这里公布。”
李安说着台下纷纷拿出手机。
“另外喜欢听音乐会的朋友一定要关注一下我们蓉城音乐学院的官方公众号,我们开学期间基本每个周末都会举办音乐会,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应有尽有,喜欢音乐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连着两个一定,这波小广告让台下李院几个校领导听的深感满意。
说着李安的目光看向了观众席最后方,那批今晚最特殊的观众。
“谢谢你们能在距离艺考还有不到90个小时的时候站在这里听我的音乐会。”
前排观众顺着李安的目光望去,他们才发现音乐厅后排不知什么时候站了那么一群学生模样的人。
“七年前的今天,我和你们一样,站在艺考的考场前,我害怕、焦虑、担心,你们每个人这段时间体验过的负面情绪我都经历过。”
“经历过一切之后,今天我想送给你们一句话。”
“路是自己选的,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说着他向台下解释了一下。
“让我们给这些即将踏入考场的孩子送上一些鼓励。”
“哗————”
“蓉城音乐学院欢迎你们,我在这里等你们。”
后排的艺考生们听到这句鼓励激动的不知道该怎么好,艺考当前,这句话无疑是最强的一针兴奋剂。
谢谢李老师!
掌声落下,李安的目光落到了魏三碗旁边的身影。
最后一刻了。
最后的谢幕。
他需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