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传回来的消息,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高陶事件”。
当初跟随汪兆铭一起叛国的汉奸不少,其中就有陶希圣和高宗武。
陶希圣我们前文提到过,还串联一帮“主和派”文人,跟周佛海等人一起撰文抹黑周赫煊。
而高宗武就更不得了,他是汪兆铭投敌事件当中,除了陈璧君之外出力最多的混蛋。汪兆铭本来都没跟日本人接触,就是这个高宗武从中牵线搭桥,而且是高宗武主动找上门联络日本人的。
汪兆铭在投敌之初,通电揭露常凯申表面抗战、暗中媾和,其实说的就是高宗武做出的一堆烂事。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常凯申派高宗武去香港搞情报工作。
高宗武本事真大,擅自联络到近卫文磨的私人驻华代表松本重治,以及日本参谋本部特高课课长影佐祯昭。他将影佐祯昭的亲笔信交给常凯申,又把常凯申的“和谈条件”带去回复日本人。
但常凯申是否答应和谈一直存疑,就连跟高宗武接触的日本人西义显都不相信,认为那些和谈条件不像是常凯申亲口所说,更像高宗武模仿老蒋语气而自己做出的回应。
这一次“和谈”虽然失败,但很快迎来新的转机:日本内阁改组,不主张扩大事态的宇垣一成出任外相。
常凯申把高宗武从香港招回来,让他负责传话:“中央军尚有百万军火,即不再输入尚足两年之用,即使日本攻下武汉,国府内部亦绝不会起变化。”这说明老蒋也想进行和谈,但他的意图是逼迫日本主动求和,以争取对中国更有利的和谈结果。
但高宗武作为外交官,再次自作主张。他在向日本传话之时,不断强调中国有一个以汪兆铭为中心的“和平派”,并首先提出一个中日和谈思路,即:拥戴汪兆铭,使之成为中日和谈的媒介。
可以说,汪兆铭能够实质性的投敌做汉奸,高宗武乃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香港大公报传未来惊天消息呢
陶希圣和高宗武居然良心发现,他们从上海潜逃到香港,向大公报揭露了汪兆铭的所有卖国行径,甚至把汪兆铭签署的卖国条约副本都偷出来了。
陶希圣、高宗武二人不断拥汪促和,出发点无非有两个:
第一,“救国救民”。这里的救国救民必须打引号,他们深知和谈就得出卖国家利益,但更认为中国战必败,只有和谈才能苟安。
第二,政治野心。既然中国靠和谈才能苟安,那干脆由他们出面进行和谈。这样即可以保住国家,又能捞取政治资本,更能以民族功臣的形象节节高升。
但是,汪兆铭刚刚签署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等件,实在是把陶希圣和高宗武给吓到了。他们一直以为件居然把化各方面都卖个干净。
这些文件一旦生效,中国可以直接宣告灭亡,而他们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陶希圣和高宗武被惊出一身冷汗,劝阻汪兆铭千万不要签字,赶紧退出和谈,或离开上海回重庆,或远走欧美隐居,总之绝对不能继续谈下去。
但汪兆铭已经铁了心要当汉奸,不仅不听劝,反而派人监视陶希圣和高宗武,甚至密谋除掉他们甩锅给军统。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陶希圣的妻子万冰如,她接到丈夫的诉苦信件,毅然带着五个孩子从香港去上海,让丈夫有了离开汪兆铭巢穴去和家人同住的借口。在汪兆铭逼迫陶希圣签字的时候,万冰如又对丈夫说:“我把全家性命带来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夫妇一同死在这里。如果你签字,我就打死你”
因为万冰如带着五个子女到来,让汪兆铭暂时放下戒心,陶希圣和高宗武趁机在青帮的帮助下秘密离开上海。
面对汪兆铭的怒火,万冰如又大胆的去见汪兆铭,以劝丈夫回上海为理由,要求带着两个孩子去香港,并留下三个孩子在上海读书当人质。
汪兆铭自然是同意了,他不信陶希圣夫妇会不顾孩子的死活。
结果,在万冰如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不久,剩下三个孩子也在青帮的帮助下逃离上海。
陶希圣和高宗武抵达香港以后,没有直接去见国府的人,而是带着汪兆铭的件副本找到大公报。香港大公报立即把副本内容,全文发电报传回重庆总部,周赫煊比常凯申都更早知道这件事。
翌日,“汪日密约”就被香港和重庆的大公报披露出来,迅速在全国引发一场舆论地震。
之前汪兆铭一直打着救国和谈的招牌,很是欺骗了一些人。包括孙科、龙云在内的许多军阀都是默许的,他们对此还抱有侥幸心理,说不定汪兆铭的和谈能够成功呢。
现在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因为那八份“汪日密约”太过吓人。不仅出卖了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全部国土,甚至连思想文化都要出卖,以后就没中华民族了,只有被日寇奴役的亡国奴。
这让无数徘徊不定、心存侥幸的人,彻底认清了日寇的狼子野心,也认清了汪兆铭卖国求荣的丑陋面目。
“汪日密约”的内容都有什么,看看香港大公报的新闻主标题和副标题就知道了:“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极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从现在卖到将来,从物资卖到思想”
在经历“高陶事件”之后,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连力图保存实力的地方军阀也丢掉了幻想。
就此来看,还真不好评价陶希圣和高宗武的功过是非特别是牵线搭桥导致汪兆铭投敌的高宗武。
“高陶事件”在抗战后方闹得很大,而在同一时候,日占区则是桃色绯闻满天飞,郑萍如成为万民唾骂的无耻女汉奸。
事实上,郑萍如是军统的秘密特务,因行刺汉奸丁默邨被捕。她在遭受严刑拷打后,坚称刺杀丁默邨只是由爱生恨,惨遭汉奸杀害,牺牲之前最后一个愿望是扑粉补妆,漂漂亮亮的从容赴死。
一个秘密战线的女英雄,就此成为上海花边新闻主角。
张爱玲以此为原型写出小说色戒,把爱国女英雄塑造成贪恋男女之情的无知女人,实在是对抗日烈士的莫大侮辱。
不但是郑萍如爱国,她的父亲郑英伯数次拒绝日寇拉拢,在女儿牺牲不久就忧愤而逝。她的哥哥郑海澄、未婚夫王汉勋都是中国空军飞行员,在1944年的空战中先后牺牲,可谓满门忠烈,这样的女子怎容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