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杨洪烈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处理完东印度舰队的事情,米军第七舰队的求救电文又到了。
几乎在东印度舰队遭受打击的同时,他们也迎来了一场空前浩劫,岛军用同样的方法对他们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突袭。
造成两艘航母一沉一重伤,其他驱逐舰、巡洋舰及小型舰艇损失二十余艘,伤亡惨重。
虽然航空兵极力拦截,暂时遏制住了敌人的空中威胁,但在他们的后方已经发现了敌人航母战斗群存在,预计在一个小时后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海上战舰炮战。
两艘航母一沉一伤,大量的舰载机将面临降落困难的危险境地,所以,米军第七舰队的托马斯金凯德中将请求杨洪烈调派航母紧急支援。
米军还证实一个消息,岛军的小飞机并非什么尖端武器,而是造型极为简陋的飞机,只不过飞机里携带了大量的,足以摧毁一艘航母,并且,飞机是有人驾驶的,这是一种自杀式的攻击。
“小鬼子疯了”杨洪烈啸狂,但他丝毫不敢耽误,马上命令调集“南昌号”航母前往支援,虽然距离偏远,救援并不一定有效,但到底是盟军,只能尽力而为了。
势态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杨洪烈的想象,他只能向蒋浩然发出战术指导的请求。
同时,命令前方登陆部队立即撤退,左右两翼继续进攻的可能性已经完全没有了,他们继续进攻也没有任何意义。
好在他们处于中间位置,两个通航海口都被米、英军堵着,岛军航母又根本无法逾越中南半岛上的防空搜索,所以,岛军没有对他们下手。
但没有想到,杨洪烈高兴得太早了。
就在撤退命令下达不到五分钟的时候,达苏卡达那港上空突然涌现密集的机群,密密麻麻的铺天盖地。
岛军陆航航空兵一直隐忍不发,此刻有如受惊蜂巢般倾巢而出,猛然扑向中国太平洋第二舰队。
第二舰队航空兵当即蜂拥而上实施拦截,但敌机数量庞大,又是突然袭击,航母上的舰载机根本救援不及,而且也有许多因为滞空时间过长,正在返航的途中,一时间无法调集等量的战斗机与之匹敌,所以,岛军航空兵轻松突破国军防线,后方大量的轰炸机群涌入海面上。
须臾之间,一架架小型飞机从轰炸机下方被抛出,迅速冲向海面,直扑海面上的各型舰艇。
随即,海面上爆炸声不断,火光冲天,一艘艘战舰被大火吞噬。
两个小时后,万象指挥部。
黄杰手持电文走进作战室,面对蒋浩然心情沉重地说道:“一切如你所料,敌人果然实施了穿插轰炸,但目标不是我们,他们调集了几百架战斗机、轰炸机集中猛扑米军第七舰队,又有三艘航母组成的特混舰队直抄第七舰队的屁股,第七舰队完全被打残了,三艘航母被击沉两艘,护卫舰、登陆舰、巡洋舰等近五十余艘战舰被摧毁,两个海军陆战队师回来不到一半。所幸旗舰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逃过一劫,米军第七舰队司令官托马斯金凯德将军幸免于难。”
蒋浩然双手撑在作战沙盘边缘,弓着身子站立着,脸上波澜不惊,道:“我们呢,杨洪烈跳出去了没有”
黄杰道:“杨洪烈按照你的指示,马上调整战术,所有战舰排成一字阵型,以密集的防空火力对付敌人小飞机,将他们击落在攻击之前,随后命令所有舰载机追着敌人轰炸机打,又紧急调集新加坡机场的所有战斗机予以支援,倒是化解了这场危机,但,伤亡也不小,“重庆号”航母被击沉,其他战舰损失十几艘,主要是登陆舰,海军陆战师伤亡超过三千。”
蒋浩然沉默着轻咬嘴唇,眼神里一丝悸痛闪过。
黄杰心知肚明,拍着蒋浩然的肩膀安慰道:“总座,不用难过,与战术无关,我们只不过输在敌人的秘密武器上。”
“狗屁秘密武器。”蒋浩然突然站直了身子,怒骂道。
黄杰皱起了眉头,道:“怎么,你对敌人的小飞机很了解吗”
“那就是一架粗制滥造的滑翔机加上一个火箭助推器,滑翔机上携带着足够的,由一个没有什么空战经验的学员驾驶,利用轰炸机挂载,到达目标地点之后再利用火箭助推器带来的高速动力,猛然冲向航母、战舰,纯粹就是一种自杀式攻击,以极小的成本,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我艹他娘的。”蒋浩然狂啸着。
他说的没错,岛军所用的武器根本没有那么玄乎,就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樱花机”,而操纵这些樱花机的岛军士兵有一个更响的名号神风特攻队。
历史上,二战末期,岛军在中途岛海战失败之后,为了抵御米国海、空军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岛国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米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自杀式袭击,而组织了一支特别攻击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神风特攻队。
由于自杀式飞机能高速飞行,在飞行员的操控下,它相当于一颗精确制导的,爆炸效果非常不错,一架自杀式飞机如果击中目标,完全能炸沉一艘驱逐舰甚至是航空母舰。
也的确给米军带来了一定的伤亡,更为直接的效果,是岛国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必死抵抗之决心,也一度引起米国士兵的恐慌和厌战的情绪。
此时的蒋浩然,内心更多的是懊悔。在明知道岛军南方舰队的参谋长是大西泷治郎的时候,依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警觉,导致了这场不必要的伤亡。
因为,神风特攻队的发起人正是大西泷治郎,蒋浩然在前世看过一部岛国拍摄的关于神风特攻队的电影,所以对这支部队的前因后果十分熟悉,可惜他没有意料到这支部队会提前面世,一时疏忽,成就了小泽治三郎和大西泷治郎完成了一次战术上的绝对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