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到了旬,从美国购买的四条飞机、坦克生产线已经运抵33基地,并进入紧张的调试安装阶段,马上就要投入生产。钢铁厂炼铁、炼钢、铸钢、轧钢,各部门二十四小时高运转,仓库里的成品钢材已经堆积如山,只等军工厂的高级技工将它们变成一辆辆坦克、一架架飞机。
蒋浩然也不再出去转了,每天大多的时间都窝在兵工厂,和粱长河、谭凯、粱小天等一些飞机坦克方面的一些专家技术人员,研讨敲定最后的方案和细节。
其他的时间,蒋浩然都用来看报纸听广播,而且只关注国际新闻,若得冷如霜总笑话他,自己国家这一身跳蚤还没有捉干净,是不是就想把手伸到国外去了
蒋浩然总高深莫测地告诉她,看吧,一场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时刻马上来临,中国抗日战争的拐点到了。
冷如霜对此总是嗤之以鼻,说你蒋浩然在战略上的确有点水平,那也只是眼前的战争,总不可能连国际上的纷争你也能看出来吧
就在冷如霜说出这话的第三天,一份爆炸式的新闻让她目瞪口呆地望着蒋浩然,足足三分钟没有改变表情。
而蒋浩然拿着这份报纸既然也是目瞪口呆,嘴里喃喃道:”为什么为什么会比历史上足足早了十五天”
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十八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道:今日凌晨四点,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oo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闪击了波兰,比历史上早了半个月。
八月十九日上午九时,英国向德国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
八月十九日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出类似的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下午五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法国即将向德国宣战。
但是,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
几乎在同一时间,日军在满蒙边境再次集结二十个师团,向诺门坎的苏蒙联军动了大规模的夜袭,并成功突破苏蒙军防线,在次日更是动了师团级的集群冲锋,成功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师团级别的集群冲锋,这在日军6军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但随着苏军大量兵力经西伯利亚铁路快投入战场,战争很快陷入了僵局,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日军更甚,战损过五万,飞机坦克也是数以几百计,日军低估了苏联的战争实力,强大的工业体系远不是弹丸岛国可以比拟的。战场上,苏军损失一百辆坦克,可能不到十天,两百辆性能差不离的坦克就会从车间开出来投入战场,但日军半年都未必做得到。
鉴于德军闪击波兰,苏军急于抽调兵力瓜分波兰,同时也要防备强大的德国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无心在诺门坎与日军作战,为了稳住日本避免两线作战,苏联主动提出协议停战。
日军也觉得进军苏联无望,正好借坡下驴,于是,苏日中立条约在这种情况下新鲜出炉,该条约除了规定两军互不侵犯外,还互相承认了对方在外蒙古和满洲的现实利益,苏联中止了对华的援助。
抗战初期和中期,尤其是中期。苏联认为日军侵犯了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同时也防止日军觊觎苏联,苏联开始援华。据历史记载,苏联援华的武器有:飞机24oootg,步枪万枝,子弹5亿,火炮6oo门,炮弹2oo万,坦克2辆,还有贷款若干。但随着这份协议的提前签订,上述武器最终到达中国战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理论上说,此时的中国抗日战争甚至比历史上更加残酷和艰难了。
战争局势的变化大大出乎蒋浩然的意料之外,但细想也在情理之中,看似日军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这胜利却是用极大的伤亡和损耗堆出来的,虽然失去了强援,但这不有了33基地了吗此消彼长,这是自然界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
但还有一件事情,也是蒋浩然没有意料到的。
经过33基地和诺门坎的惨败,日军再也无力动战争,兵力和后勤补给均入不敷出,于是日军改变策略,开始大力宣传”恢复和平”、”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言论,宣称只要国民政府同意和解,委员长通电下野,并惩处对日军犯下滔天罪恶的头号罪犯,日军立即从华中和华南退兵,华北名义上依然属于中国。
对日军犯下滔天罪恶的头号战犯指的当然是蒋浩然,也许单单只处置蒋浩然,没有委员长通电下野这条,这和谈可能还有一丝希望,但有了这条之后,委员长立即召开新闻布会予以回击,表示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中国人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日军自知已是西山之日,妄图以”和平”之名瓦解中国抗日力量是绝不可能得逞的,中人必将与日寇血战到底、血债血偿
但在这个时候,因为通敌和”艳电”事件,已经被国民党除名的原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再次站在中国人的视野中。汪精卫其人其事相信中国人都知道,故不再赘述